第一层成都第一条城市地下车道全长2.8公里,四川最大停车场可停车3万辆
第二层7公里的综合管廊将电力、电信、供水管道聚集一起,连变电站都位于地下
华西都市报记者杨东摄影雷远东
今年年底,成都市乃至我国中西部第一条城市地下车道将形成通车能力。
昨日,成都市高新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高新区将在天府新区的大源组团1平方公里的城市内,建设2.8公里的地下环形车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车分流——行人和出租车、公交车走地面,所有社会车辆走地下的城市交通新格局。
地下车道环绕大源新城
在地下跑的也不一定是地铁,还可能是汽车。昨日,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杜必强透露:高新区天府新区的大源组团将打造中西部城市最大的地下空间,并在新城中建设成都第一条城市地下车道。
根据规划,成都高新区将在1平方公里的新城范围内,建设一条全长2.8公里、单向3车道的地下环形车道。
高新规划建设局局长郑小明介绍,在这个区域,地下空间将分成2层,第一层是环形车道、停车场和地下商业区。全长2.8公里的环形车道将把地面上所有的建筑连接起来,并有8个出入口和地面相连。
建成之后,所有的社会车辆都将从地下环形车道行驶。地面上的通道全部用于行人和公交车与出租车通行。这样,天府新区大源组团就将通过空间的分割真正实现人车分流。
由于是环形交通,三条行车通道2条用于通行,一条将成为紧急停靠车道。“地下车辆提供了净高4米的地下行车空间,车行其间,一点也不会觉得压抑。”郑小明解释,由于打通了所有的地下空间,在这个片区将产生四川最大的停车场,可同时满足3万辆车的停放。
连通地铁与王府井
“现代城市更多不是指建筑的现代化,而是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看不见的地下有时候比看得见的地上还要重要,更能提升城市品质。”杜必强说,在大源组团的地下空间内,第一层供车辆行驶,地下第二层就是综合的管廊,专项用于整个大源新城市的电力、电信、供水等管网的铺设。
根据规划图表,第二层建设了一条总长7公里的综合管廊。这条廊道将电力、电信、供水管道聚集一起,连变电站都位于地下,以避免不同管网部门各自为政和反复开挖。此外,还将在整个片区设置2个冷却塔,从地下对城市进行集中制冷和供热,既节能又节地。
地下空间的另一大亮点则是,地下通道与成都地铁一号线连通,乘坐地铁的市民不用进出地铁站,就可通过连接地铁站、地下空间的通道,直接进入地下商业街、地面上的王府井购物中心等大型商业建筑。
建设进度已开工140万平米
昨日,成都市高新区正式公布了天府新区大源组团的城市规划与建设进度,总面积达1平方公里的大源新城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整座城市围绕“宜人、节地、节能、环保”的理念来设计,建成后可媲美部分欧洲城市。
在产业聚集形态及天府新区建设进度上,大源商务商业核心区已开工在建项目有10个,建筑面积约140万平方米,包括了富润、海联、东方希望、泰然、金控等金融、科技、商务等产业集群项目,拟建项目11个,包括保利国际文化中心、王府井、茂源、华亨、重投等项目,建筑面积约260万平方米。
光导照明墙会呼吸建成后媲美部分欧洲城市
“聚宝盆”顶级设计来自法国
“我们这1平方公里的城市,将更新成都城市设计与规划建设的理念,成为宜人、环保的典型案例与样本。”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杜必强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天府新区的规划刚出台,大源组团的城市建设就启动了。
杜必强透露:大源组团商务商业核心区在很多指标上,都可以与欧洲的城市相媲美。特别是通过招标比选,请来了法国最顶级的设计师事务所,从业态、形态、立面、地下空间等方面进行城市整体设计;诸多指标都是按照世界最先进的理念来规划设计的。“建成后的大源商务商业核心区空间形态就像一个‘聚宝盆’,四周高中间低,200亩的中心广场上将建设330米高的地标建筑。
节能环保光导照明墙会呼吸
大源组团的设计能媲美欧洲的一些城市,靠的是什么?“最大的特点就是既有规划,又在建设中真正做到了宜人、节能、节地、环保的理念。”杜必强介绍,新城对地下空间进行了统一建设,并采用集中供冷(供热)、光导照明一体化等先进技术,代表着国内领先水平。
“这里有‘会呼吸的墙’。”高新规划建设局局长郑小明告诉记者,通过先进的环保技术,建筑物可自行与室外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实现建筑内的制冷、制热以及照明等。
最大亮点“光导照明”,就是将通过最先进的光纤维传导,将自然界的光传入地下,对2.8公里长的地下空间提供照明,在光线好的白天,可以实现照明不用电。
立体城市人在地上车在地下
“城市,究竟是‘为车而建’还是‘为人而建’,在规划之初就必须明确。”杜必强告诉记者,大源组团一开始就在打造立体城市综合体。
“我们向地下要空间,是要从源头上将城市功能分流,把与人、与产业最相关联的有限空间,留给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杜必强说,在大源商务商业核心区,在地面、地下功能分流后,地面形态将形成以人为本的“绿带”串联水系环绕城市群落。根据规划,区内地面四分之三区域将用于发展产业,此外还将分布集中宜居区域,打造“以水而兴”的2.3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泊,根据绿色环保理念,引用与湿地公园连通的严格处理景观水,在建筑群落间打造一个“半月形”的人工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