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建设现代化大农业 筑起北国“大粮仓”
时间:2012-03-04 12:16:48  来源:人民网  作者:丁志军 

——访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绥化市委书记朱清文


  按照国家和省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要求,黑龙江省绥化市从农业大市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大农业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要求,顺应传统农业向现 代农业发展趋势,加速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大幅度提高粮食产能和农业效益、科技贡献率和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抵御自然灾害和高产稳产能力,全力实现我市 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农村经济强市的跨越发展。预计到2020年,全市耕地90%以上达到旱能浇灌涝能排放高产稳产农田标准,粮食总产达到 400亿斤,农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农业增加值达到670亿元,年均增长10%,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0000元左右。

  以大型机械配套为重点,发展装备农业。抓住国家和省支持发展农机化的有利契机,积极向国家、省争取农机合作社建设 和农机具补贴资金,鼓励支持农民、农机大户、企业、社会自然人投入农机化,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利用5~10年时间,建设千万元以上农机合作社500个,农 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95 %以上。以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装备和技术为着力点,不断拓展农机化服务领域,建立以深松浅翻为主体、休耕免耕相结合的科学轮耕 制,全面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服务水平。

  以提升农业水利化标准为重点,发展设施农业。抓好阁山水库、红兴水库等大 型控制性工程建设,中小河流堤防工程全部达标。抓好水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促进水田提档升级,谋划和启动松花江、呼兰河等重点水系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完善 水田灌区渠系构造物配套建设和渠道整形达标硬质化,并通过新建大型控制性工程、增加水库蓄水、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兴建河道拦蓄工程以及大力推广水田控制 灌溉技术等综合措施,积极发展新水田。抓好旱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源,大力发展大中小型喷灌,实现核心区和示范带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全覆 盖。

  以完善科技推广应用体系为重点,发展技术农业。加快现有先进实用技术组装配套,提高种植业科技含量,加快科技工程建设。建立现代 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优势产区设置适当的区域试验站,建成服务于产业发展各个环节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继续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通过更新设备、配强 人员、完善手段,建成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积极探索科技推广新模式,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 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大力推广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抓好良种工程建设,为 提升粮食产能提供强力技术支撑。

  以推进土地连片经营为重点,发展规模农业。顺应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潮流,适应大型农机具作业、 大规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化农业技术应用的需要,大力发展规模经营,在土地承包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 转让、互换、出租、入股等多种形式,大力引导农民按照市场机制积极稳妥地进行土地使用权流转,鼓励通过合理流转将土地向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原料基地、新型合 作组织、种田能手、专业大户集中,加快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努力实现连片种植、规模经营。创新土地流转的各种形式,建立土地互换制度,帮助农 民进行自由组合,既可以开展委托转包,实行股份合作,也可以开展季节性流转,实行统种统耕统收生产环节合作。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服务,使土地流转实现规范化 管理。

  以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为重点,发展合作农业。适应以装备农业、设施农业、技术农业为支撑的农业规模经营,必须建立多种形式切 实可行的新的合作机制。一是企业产加销一条龙合作模式。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以租赁农民土地、农民土地入股等方式建立合作经营机制,实现农民土地效益不断 提高基础上的合作经营。二是农机合作社为依托的合作经营。以农民土地入股,土地效益收入保底增加效益,合理实现农业规模耕种分配的合作机制。充分考虑自然 灾害和国家政策调整因素,实行分配效益与因自然条件增减产挂钩、与国家政策调整挂钩。三是农户间、专业产业间的多种合作机制。建立健全合作规则、利益分配 机制和科学管理机制。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期的利益一般支付年限不宜超过3年,防止农民回归土地后失去土地效益保障。

  以发展高效优质农业 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高效蔬菜产业,以打造滨北最大蔬菜产业基地为目标,扩大新建温室蔬菜、特菜、果菜、错季蔬菜以及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的 种植面积,稳定露地蔬菜面积,形成设施栽培、错季栽培、露地栽培等多元生产格局,突破气候限制,实现全年生产。扶持发展乡村旅游业,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特点 及人文特点,充分开发利用农村旅游资源,挖掘其蕴藏的文化资源,进一步拓宽农业综合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优先发展企业农业,积极引导城市工商资本、社会 资本、民间资本投入农业生产领域,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企业,实现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为农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适应特色精品农产品流通销售逐步转移到以 超市、连锁专卖店为主的消费市场结构变化,制订统一的特色精品农产品生产标准,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变产品优势为商品优势。

  以促进农民 增收为重点,发展增值农业。切实发挥市场需求对农业发展的导向和支撑作用,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创造城乡就业机会为目标,大力发展增值农业。一是调整种植结 构增值。大力发展高质高效的特色种植、经济作物种植。二是实现过腹增值。大力发展青贮玉米种植,积极发展畜牧业需求的饲草、饲料种植,加快秸秆粉碎糖化技 术的引进和研发,使农作物的副产品得到有效利用和开发,全面提升生物质利用率。三是实现流通增值。着力统筹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规划,培育一批流通龙头 企业,改造提升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一批农产品物流中心,积极争取设立期货市场,加大大宗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力度,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继续支 持供销合作社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提升“万村千乡”超市和农家店服务功能。四是实现加工增值。以优势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大 力发展食品加工制造业,培育一批大型食品企业集团,提升传统产品档次,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经济效益。五是实现品牌增值。围绕特色优势农产品,大力开展品牌 建设,从生产、管理、加工各个环节严格按标准化实施,确保生产出符合标准的品牌农产品。要集中打造优势品牌,形成拳头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六是实现劳务 增值。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推进劳动力转移,让农民逐渐从土地当中分离出来,实现少数人种多数地,多数人通过劳务实现收入的稳定提高。

   以满足农民多元化生产需求为重点,发展多元农业。在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同时,在不影响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利益需要,对农业 做动态调整。在一定区域或条件允许的地方,引进技术、设备、资金、人才、项目投入农业,引进企业、社会化组织、跨行业集团共同开发农业。打破农业单一门 类,创新农业形态,使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养业,而是包括生产资料工业、食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和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内容,促进一二三 产业有机融合衔接,建立多元的农业体系,保证农业多元化、跨行业、多门类发展。

  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围绕打造 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市目标,发展生态生产力,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前提,以提高全市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竞争力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生态农 业经济,培育绿色支柱产业,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使农业生态与环境资源、农村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加强林业建设,规划利用10年时间,完成 150万亩造林任务。严格控制上游河流和水源地区的工业项目建设,加强农村环境面源污染治理和土壤保护,强化对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与管理,确保农产品 安全和农村环境安全。加大测土配方施肥行动计划的实施力度,到2020年,土壤监测、肥料供应实现区域需求配套,耕地全部实现测土配方施肥。

   以高产创建园区为重点,发展项目农业。充分考虑全市农业特色、技术经济基础、区域环境和目标追求,力求建设项目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充分发挥项目的 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积极落实好高产创建项目,认真组织落实好国家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项目的实施,加快整县整乡高产创建推进步伐。高效推进千公里科技示范 带建设,通过集中打造区域性示范点和示范基地,全力打造科技示范带,采取积极的农业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各类资本、各类经营主体参与示范带建设。依托农业大 专院校或科研院所建设农业园区,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落地,集中展示农业科技成果,辐射带动区域科技水平整体提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