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
欲建新型城市,必先立新型思维、创新思维,善用“敏思求新”的岭南文化特质,敢为人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本月底到6月,广州陆续向京津沪、罗马、雅典、纽约等国内外十余城市派出考察调研队伍,围绕“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内涵、目标、路径等16个专题展开实地调研。
自市十次党代会提出理念,短短两个月,“新型城市化”已成人们耳熟能详的热词。这一理念的形成,在广州城市发展史上有着开创性意义,体现了城市 发展到一定阶段寻求自我升级的自觉意愿,提出了这座千年古城在“大变”收官、亚运惊艳、创文功成的一系列华彩之后,如何更好发挥后续效应、为城市发展添注 新鲜活力的重要命题。
眼下,“新型城市化”已经破题,广州将以“12338”战略部署为龙头,力争走出一条经济低碳、城市智慧、生态优美、社会文明、城乡一体、社会 和谐、生活幸福的新路。新蓝图已经绘就,新路径尚需精心谋划。如何做好这篇全新的大文章,有待广州人继续发扬“敢想会干”的城市精神,群策群力、共襄大 事。
实现新型城市化,最关键是要理解“新型”的深刻含义。“新”必然区别于“旧”,同时正确处理“新”与“旧”的辩证关系,它是一种“扬弃”——既 要大胆创新,走出对传统城市化的误区,又要善用以往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将其推向新境界。尤其要“立新”。“在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没 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必须靠我们自己去探索和实践”,作为国内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先行者,我们欲建新型城市,必先立新型思维、创新思维,善用“敏思求新” 的岭南文化特质,敢为人先,率先跳出传统拼土地、拼资源、拼成本、拼优惠政策的传统城市化路径,寻求包容发展、均衡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的新路。
实现新型城市化,同时必须对“城市化”有新的、更科学的认识。传统的城市化发展,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一方面留下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千城一 面等诸多“城市病”;另一方面城乡居民二元格局日益严重,基层矛盾积累发酵。新型的“城市化”必须以此为鉴,通过“智慧城市”、“平安广州”、“幸福广 州”等科学化、精细化手段治愈城市病,全面实施“建设美丽城乡行动计划”;通过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城市化道路,构建 既差别化发展,又协调共进的城乡关系。既注重“自我修炼”,对中心城区和增城、从化等“副中心”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又加强“合纵连横”,以“大珠三 角”的宽广视野,力促“广佛同城”等城市圈战略落地生根。
实现新型城市化,我们还应该自觉“嵌入”社会建设的宏大语境中。广州的新型城市化实践,本质上也是一场“城市社会变革”,厘清“政社关系”、创 新社会服务管理是其中重要内容。前天的全省社会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汪洋强调,要加快建设“大社会、好社会”、“小政府、强政府”,切实改变经济建设和社 会建设一手硬、一手软问题。同一天,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废止自2004年起实施的《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自此行政强拆和“市拆迁办”成 为历史,政府腾出更多精力用于公共服务。
乘骥驰骋,导夫先路。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以“三个重大突破”为抓手,由要素驱动向智慧驱动转型,广州一定能早日率先趟出一条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的全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