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拆除前的“旧正田邸”
▲ 莫奈故居
位于北京东城区总布胡同内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日前突遭拆除,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随着旧城改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如何保护好包括名人故居在内的历史文化遗产,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国外,不少名人故居也面临“开发”围剿,但各国政府和民间组织想方设法使其不受“打扰”,继续散发迷人魅力。也许,我们能从中得到启示。
日本 政府资助“文化财”
2003年,东京品川区发生一起轰动一时的“强拆事件”。被拆建筑是当今日本皇后美智子的祖宅——一栋已有70多年历史的欧式风格木造两层宅邸。
美智子的父亲正田英三郎是食品业界巨头日清制粉公司的创始人。美智子就是在位于品川区东五反田的这座和洋结合的宅邸中出生、成长。
正田英三郎身后留下33亿日元遗产,包括现金、股票和住宅。她的哥哥们因为遗产继承税过高,放弃了那座住宅。2001年,这座失去房主的住宅依法收归为国有财产,俗称“旧正田邸”。
不久,日本财务省决定拆除“旧正田邸”,将平整后的土地挂牌拍卖。消息传出,舆论一片哗然。周围居民发起保护运动,阻止建筑公司拆除住房,最后,美智子皇后明确表示,没有保留旧宅的愿望,皇后的娘家被推平。
皇后的祖宅都被“强拆”,当时的民意有点愤然,但在法律上却无话可说。因为“旧正田邸”未被列入受保护的“文化财”名单。
“文化财”制度堪称日本保护重要有形、无形文化遗产的“尚方宝剑”。1996年,日本出台了“有形文化财建筑物登录”制度,对于存在区域性历史、学术和时代价值的50年以上建筑,在所有人申请并经文化厅会同专家认可其价值后,可登录为“有形文化财建筑物”。
对于“有形文化财建筑”,日本政府通过税收优惠、修缮补助等资助物产所有人。比如,出于保存目的的修缮设计监理等费用,政府负担一半,另有遗产税减三成、固定资产税减半、地价税减半等税收优惠。
不过,产权所有人也要承担相应义务。以“有形文化财建筑”为例,业主在进行屋顶、外壁、隔断施工,或者改变可视外观四分之一以上的整修之前,需要向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否则将被罚款。而对于被指定为“史迹”的“文化财”,改变现状需得到文化厅长官的许可。
并非所有业主都希望自己的建筑被列入国家保护。尤其在东京等城区中心地带,近年来历史建筑消亡迅速,因为黄金地段地价高昂,政府的优惠等不足以打动一些急于待价而沽的土地或住宅私产所有人。
“历史和文化城市建设研究会”认为,由于大多数“近代建筑”没有纳入国家、东京都或所在区的文化财,而是属于个人和企业私产,使得反映近代日本旧貌的建筑物大片消亡,令人扼腕。
法国 多管齐下保“名片”
在法国,无论是繁华大都市,还是偏僻小村庄,你都有机会与名人故居“亲密接触”。它们仿佛色彩瑰丽的文化“名片”,被醉心于文化传承的法国人视若珍宝。
目前,法国拥有各类名人故居超过900个,其中111个已被国家审核认可,被授予刻有“杰出人士之家”字样的红色铭牌,成为第一批国家级“挂牌”保护单位。
立法保驾护航
名人故居属于文化遗产之列。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立法保护文化遗产的国家。早在1887年就颁布法律,保护具有历史及艺术价值的纪念性建筑和艺术品,并对国家参与建筑物保护工作做出明确规定。
1913年,法国出台新的文化遗产保护法,设立专门机构对纪念性建筑进行分类管理,并对所有纪念性建筑登记造册,将法律保护范围由公共设施扩大至私人财产。
1943年,法国再次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纪念性建筑四周500米范围内区域被划定为保护区域,任何人未经授权,不得更改原建筑风格。这项规定遏制了乱拆乱建行为,也避免古老建筑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专业人士领衔
在法国,名人故居的看护和维修必须由专业建筑师承担。他们职责不同,分为遗产建筑师、建筑工程师和总建筑师3种。
遗产建筑师须在夏约高等建筑设计研究中心接受两年专业培训后方能执业,他们有资格为国家和地方机构就某一古建筑及周边区域提供分析、调研和规划报告,职责是尽最大可能保护和提升该建筑物的文化价值。
建筑工程师主要负责纪念性建筑的维修和保护工作,确保工程在符合建筑艺术原则的前提下顺利进行,并保障周围新建筑的风格与古建筑和谐一致。
总建筑师则负责领导整个维修工程。他们全部经过极其严格的选拔,目前全法国只有54人堪当此任。法国法律规定,凡由国家出资的修建项目,必须由一位总建筑师负责施工。
正是由于专业人士全面介入名人故居的维修和保护,才避免了政府单方决策可能带来的风险,也确保古建筑修缮按“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