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委书记:只摘花不摘刺是为官者的耻辱
时间:2012-02-10 16:34:45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刘可英
广州市委十届二次全会闭幕,万庆良强调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
“以发展论英雄,以干论官”
在(广州)市委十届二次全会闭幕致辞时,万庆良言辞犀利,“一些同志忙于坐而论道、纸上谈兵,说起来惊天动地、做起来毛毛细雨;一些同志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点上一朵花、面上豆腐渣。”
“抓问责必须动真格,在问责上要刮大风、打大雷、下大雨。”广州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昨日下午闭幕,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作闭幕致辞时言辞犀利,批评“一些同
志忙于坐而论道、纸上谈兵,说起来惊天动地、做起来毛毛细雨。”他表示,已将今年定为“抓落实”年,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到实际中去,到基层中去,到群众中
去。强调要抓问责,向不落实“亮剑”,“以发展论英雄,以干论官。”
他还特意推介市长陈建华在河源工作时的网络问政经验。
当天全会表决通过《中国共产党广州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审议通过广州市推荐广东省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候选人推荐人选。
“只摘花不摘刺是为官者的耻辱”
“重心下移抓落实是检验党员干部务实作风的试金石。”万庆良说,“现在一些工作往往是会上热、会下冷,表面上热、实际上冷。”他指出,一些同志忙于坐而
论道、纸上谈兵,说起来惊天动地、做起来毛毛细雨;一些同志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使工作行动在嘴上、停留在会上、落实在纸上;一些同志
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点上一朵花、面上豆腐渣。“这些形式主义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脱离实际,重形式轻内容,
重口号轻行动,重眼前轻长远。”
他要求,要精减“文山会海”。会议文件不能过多过滥,不能陷入“文山会海”,搞得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
干部疲于奔命,腾不出时间精力抓落实,以致错失推动工作发展的良机。“切实为机关‘减压’,为基层‘减负’。”他说,“从本月开始,每月11日至20日,
不安排市级会议,市委、市政府带头,精简会议数量,精简会议规模,真正把机关、基层干部解放出来。”
他还要求,要力求工作实效。“必须以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为落脚点,不能弄虚的、做假的、搞表面的。要敢于攻坚克难,以破解难题求实效。怕硬、怕难、怕负责,只摘花不摘刺,是从政为官者的最大耻辱。”
他表示,要以知难而上不言难、迎难而上不怕难、克难而上不留难的“拼命三郎”精神,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冲、放开手脚干,在新型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全力打赢“攻坚战”、打好“持久战”。
推荐陈建华河源网络问政经验
“深入群众的方式、方法、渠道很多,网络问政就是一种方式。”万庆良特意推荐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在河源工作期间的网络问政经验。“我们建华市长是个专家,
他在河源担任市委书记时,就是全国第一个实名制进行网络问政的地级市市委书记,在河源网的公仆微博中,‘华哥’这个名字很响亮,‘华哥’帮助农民推销冬瓜
的故事几乎无人不知。希望大家以建华市长为榜样,善待善用网络媒体,尤其通过网络问政来了解民情,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他说,“搞民生实事,首先就要
征求意见,让群众提出到底怎么搞,不要搞成‘两张皮’,要让群众参与,可以定好资金,先不定项目,让群众来定想搞什么项目。”
他特别
提到“记者走基层”对广州的工作有帮助。“媒体所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也是在重心下移抓新闻。”他说:“很多记者坚持眼光向下,驻点联系,进行
解剖麻雀式的采访报道,倾听热点声音,解决实际问题,写出了一批鲜活的稿件,这些报道有力地推动了广州发展,有效服务了市民群众。在这里向媒体朋友们表示
感谢,也希望你们继续关心广州、力挺广州!”
他表示,现在,一些工作往往是上面热下面冷,上级与下级割裂联系,“上情”与“下情”找
不到对接点。在一些时候,上级精神包括市和区县的工作要求,被层层简化淡化,下不了镇、进不了村、入不了户、到不了人,“打雷闪电热在市级,星星点点落在
区级,不声不响冷在镇级,无影无踪消失在村级”。“我们必须把抓落实的重心下移到基层一线,干部下沉到基层一线,服务前移到基层一线,资源倾斜到基层一
线,把基层打造成为抓落实的主阵地,使各项决策在基层有声音、有回响、有实效。”
他要求,加强调查研究,到基层去接地气。“要带着真
情下去,带着真知上来。”他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基层工作的同志任务重、很辛苦,“对基层的请示、报告,要及时答复,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
有着落;对基层干部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要真心实意、脚踏实地帮助解决。”下基层调研要少一些“规定路线”,多一些“自选动作”,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
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调研,“这样才能原生态听取民意、零距离了解民生,避免出现‘被调研’现象,防止搞形式、走过场。”他介绍,目前,市委、
市政府正围绕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组织开展大调研活动,市级领导班子和各级各部门都要参与,还要邀请权威专家参加。
他要求发动和依靠群
众抓落实。“群众中有真理,群众中有方略,群众中有智慧,群众中有力量。”他说,现在,一些工作开展起来不顺,落实不到位,甚至演变成为整治违法建设难、
拆迁难、食品安全监管难、重复信访案件解决难等老大难问题,不是工作本身有多难,而是丢掉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传统,忘记了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他还
要求把抓落实的成效交给群众评判。“工作抓得好不好、落实到不到位,群众最有发言权。”
今年全面完成64项事权下放
万庆良要求,推动事权资源下移,把基层打造成为抓落实的主阵地。推动政策资源、财政资源、物质资源下移,为基层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推动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他还要求,要让基层有权抓落实。他表示,广州市委、市政府在事权下放问题上,始终坚持“两个只要”:只要有利于区(县级市)经济社会发展,只要区(县级
市)能够接得住、管得好,一律下放。今年要在全面完成64项事权100%下放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放权范围、加大放权力度、延伸放权层次,特别要在理顺财
政、规划、国土等管理体制上取得突破。
此外,还要让基层有人抓落实。深入基层抓落实。他要求,把区县特别是镇街村居等基层一线干部队
伍充实起来、发展起来、壮大起来,不能只把事权责任放下去,却无人去抓落实。他表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首先是增员,要积极探索建立完善政府雇员制,通
过增加雇员来解决基层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
万庆良特别强调,“我们很多市直部门也说人员不足,组织部和编办要把好关,增加政府雇员,
重心要下移,重点在基层,不在市直部门。市直部门,就算给你增几百个编制,你可能还说不够,其实减少30%、50%,照样能运转,这点是很明确的,人多事
就多,人少事就少。现在不是需要政府管那么多,而是要把能放出的职权放出,一个是往下放给基层,一个是往外放给社会组织。增员问题,主要解决基层的,不是
市直部门,这个门不能开。”
其次是“输血”。今后凡是新录用公务员,可考虑先到镇街村居等基层单位工作一段时间,既锻炼干部,又充实基层。
同是要“换血”。加大市直部门和区县、镇街之间干部交流任职的力度,激励更多年轻优秀干部到困难较多、矛盾集中的地方开展工作、接受磨炼。
还要“给力”。要给基层干部地位,同时,探索实行职级分离制度,拓宽基层干部晋升渠道,并逐步提高基层干部尤其是村居社区干部的待遇水平,让基层干部安心、热心、尽心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最后是“造血”。加强对基层干部的业务培训、知识更新,今年将以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为培训内容,在镇街村居干部中开展“大规模加强培训,大幅度提高素质”活动。
另外,还要让基层有钱抓落实。他表示,对市下放的管理权限核定经费,要给予保障、及时下拨。要进一步完善市与区县财政管理体制,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科学合理向基层倾斜财力,不断提高区县财力保障水平,切实做到“财随事转、财事对等”。
要“亮分”“亮相”“亮剑”
万庆良要求健全制度抓落实,要抓考核,给实绩“亮分”;要抓监督,让干部“亮相”;要抓问责,向不落实“亮剑”。
他表示,要让经考核确属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德才兼备的干部,在精神上有名誉,给予大力表彰;在经济上有甜头,给予一定奖励;在政治上有奔头,在提职提
级上优先考虑安排。他强调,新一届市委班子的用人态度十分明确,就是“以干论官”,选用想干事、爱干事的干部;“以事评官”,重用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
把发现、培养和使用干部的关口前移到抓落实的第一线。他建议,今年可考虑在全市开展抓落实能手评选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干有前途。
他要求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要加大督查督办力度,要充分发挥各个监督主体的作用。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综合运用组织、人事等监督资
源,强化效能监察,加强明察暗访;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作用,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曝
光不抓落实的慵、懒、散、劣现象。要提高监督智能化水平。
他表示,抓问责必须动真格。“在问责上要刮大风、打大雷、下大雨,依法依纪
依规对相关责任人采取处理措施,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责任人,一定要从严问责、敢于‘亮剑’。”必须依法抓问责,强化“法律是
块铁、谁碰谁流血;法律是块钢、谁碰谁受伤”的威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