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土地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可行思路
时间:2012-02-08 11:28:44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 朱永华 

  “10年以后,谁来种田?”蔡进是一家农业科技企业的董事长,与农民打了几十年交道:“现在肯种田的多数是50岁以上的人,他们的孩子有几个人肯当农民?这些年轻人在工厂上班都嫌累,更别说修地球了!”

   持这种观点或发这样感慨很容易理解,从报道中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年土地联产承包政策的实施,连片的大块土地早已被一家一户“瓜分”,人为的形成许多标志 “界限”的田埂,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壮劳力大多都涌进城里去打工,种田活几乎都落到了在家的老弱妇身上,以至于有农民发出这样的担忧:“儿女们 不愿意回来种田,说不定我们成了‘末代农民’。”

  而另一方面,正像报道中所说,由于不少农民对土地流转存在多种担忧,自己又不愿意耕 种,造成部分耕地长期撂荒。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技的进步,更多的弊端又逐渐呈现出来,农村种田人“青黄不接”,一家一户“埂埂相连”的土地难以流转,大 型农机进不去,有些地方家庭争购小型农机具,但依然存在“资源浪费”,从当前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来看,在农村建立“土地合作社”的思路,无疑是解决这问题 的一个良策,这在报道中以及不少地方的实践上也得到印证,而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农业科技为主题来看,因地制宜的推行农村“土地合作社”,确实是一条比较可行的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耕种的实际从业人员正在同步减少,大多的农村年轻人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而农村土地流转困难,一家一户的小片土地也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 发展,并且撂荒浪费也呈上升趋势,将农民手中的土地通过确权,以财产性质仍然归农民所有,采取自愿的方式让农民把土地交给“土地合作社”耕种,自己“坐收 渔利”,并且让这种收益不仅长期保留还可以“随行就市”,这样,既可以让部分农民放心进城务工挣钱,又有土地财产收益作保障,而土地进入“土地合作社” 后,让“愿意”种田的农民尽情的发挥科技优势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同样可以获得好的收益,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而且从很多地方通过不同方式的实践来看,效果 也非常明显。

  实行“土地合作社”既不违反中央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同时又切实保护了农民的合法利益,提高了农民的实际收入,也是应对城市化发展,避免违法征地等诸多影响农村稳定的可行方法,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对于稳定农村的土地政策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提出了三件大事,“第一件事是由国土资源部牵头,完成农村土地所有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第二件事是由农业部牵头,开始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 作。第三件事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来研究,提出对土地管理法中涉及征收农民土地条款的修改。”这无疑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从某种意 义上说,也为农村实行“土地合作社”,发展科技农业及规模化生产扫清了障碍。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型的“土地合作社”不是过去的农村生产队,土地合作社的“社员”更非过去农村的“公社社员”,“土地合作社社员” 更像是银行的储户,把土地“存入”土地合作社这个“银行”,社员按期收获租金这个“利息”,因此,农民是愿意把土地存入“银行”,还是留给自己耕种或另外 谋求收益,只要不违反法规,完全应尊重农民个人意愿,既不能地区“一刀切”,更不易强制或盲目扩展,还应当因地制宜。总之,要在法律的框架之内,在充分保 护农民利益不受损并且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灵活多样的谋求农业大发展之路,否则,好事不一定能够办好,很多“试点成功推广失败”的教训告诉我们,好思路不 能成为教条,应当不断的拓展思路,创造性的发挥,只有把农村农民的问题解决好,我们的各项事业发展才能有稳定的基石,这或许也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九年聚焦 三农的关键所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