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龙年春运:今年春运的“三大变化”
时间:2012-02-08 10:02:28
来源:中工网 作者:熊华 高柱
唐晓蓉是成都铁路局绵阳车务段江油车站客运值班员,从事客运工作28年。临近春运尾声,这位经历过“闷罐春运”、“绿皮车春运”和“现代春运”的“老春运”感慨道:“春运年年有,今年变化特别大。”在唐晓蓉眼中,今年春运的变化有三点:
从“燕南飞”到“凤还巢”
绵阳车务段地处川西北地区,管辖409公里铁道线,沿线市县是四川重要的劳务输出地。今年,农民工外出人数与往年相比明显减少。资料显示,农民工外出人数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地方经济强劲增长,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形成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凤还巢”现象。
该段沿线的绵阳、德阳和广元等市县是“5·12”大地震受灾最重地区之一。经三年灾后重建,灾区经济从“起立”到“起跳”,快速发展。以绵阳市为例,2011年GDP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元,达1189.1亿元。
灾后经济大发展,人力需求猛增。“人力资源输出地,如何破解招工难”成为当地面临的新课题。今年春运期间,当地劳务部门把招聘会开在外出务工人员返程前,各显其能留住人才,绵阳市人才服务中心更提出“留在绵阳,更有作为”温情宣传口号。
当地企业为发展,增加了工资和待遇。三台县农民工刘永成说:“家乡兴建了很多企业,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扣除生活成本,收入与沿海差不多,还可以照顾家里。”
同时,农民工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外出农民工眼界开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回乡创业的愿望强烈,他们自信能用双手创造奇迹改变生活。“90后”返乡农民工张泽宁说:“我有技术在身,回家打工也一样啊!”
从“蛇皮袋”到“行李箱”
“背着蛇皮袋,提着干粮包,抱着小娃娃”。过去的春运,许多农民工都这样乘车出行。如今,这番场景已鲜见。
2月6日,一对情侣模样的年轻农民工在德阳车站前往江苏务工,候车间隙,两人专注地玩着手机游戏。他们穿着鲜艳的羽绒服,脚下放着两只拉杆行李箱,就像外出旅游一样。车站客运主任叶先友说:“现在的农民工穿着打扮不同以往,年轻农民工更是时尚。”
农民工胡荣庆的老家在盐亭县一个偏僻山村,他多年务工有了一定的积蓄,“今年回乡在绵阳看了几处房子,合适就准备买一套小的,以后把父母和娃儿接到城里
生活。”他说。像胡荣庆这样的农民工通过劳动致富后,不满足于吃好穿好,在老家把房盖好,而是追求城市化、现代化的生活环境。
农民工的文明素养大大提高。今年春运,在车站场所出现了可喜的“三个少多了”:“乱扔垃圾的少多了,插队上车的少多了,违规吸烟的少多了。”车站保洁员刘大姐说:“大家都讲文明,我工作起来也轻松多了。”
说话间,一位妇女牵着2岁的女儿把香蕉皮放进垃圾桶,身旁一位阿姨向小女孩竖起了大拇指。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
春运曾被比喻为市场、赛场和战场,意指其乱、累、苦。过去,参加春运的工作人员把“不出事、走得了”作为春运目标,意味着对运能与运力间的矛盾、服务手段与旅客需求间的矛盾等的无奈与叹息。
今年春运,“让旅客走得了,更要走得好”成为共识,各级铁路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提升春运旅客的满意度。
春运之难,难在购票,解决了购票难的问题,春运之路就顺畅多了。今年春运,铁路推出网络购票、电话购票等一系列新的售票方式,还通过增设售票窗口、设立
代售点等,方便了旅客购票。绵竹县齐天镇的罗建全说,他3分钟的电话就订到卧铺车票,高兴得要跳起来。他感慨地说:“这是过去不敢想象的。”
“人在家中坐,就把车票买”的梦想成真。据统计,成都铁路电话订票、网络订票比例达43%,大大减轻了旅客购票难度,降低了购票成本。
同时,铁路部门还通过优化候车、进站、上车等服务,让旅客出行便捷、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