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产业项目建设的五大经济形式
时间:2012-02-06 09:35:37
来源:《黑龙江日报》
项目建设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有效途径,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载体,是增税源、保就业、
惠民生的有力支撑。如何把产业项目抓实、抓好、落到实处。绥化的做法值得借鉴。绥化市去年年初提出了发展五大经济,即异地经济、产业园区经济、都市圈经
济、乡镇村经济、城市型城市群经济,以加快产业项目建设,医治了该市经济发展的“软肋”,为全省的产业项目建设创造了一条可行的路子。
一、发展异地经济是产业项目建设实践上的创新和载体。所谓的异地经济或飞地经济,是指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过程中,把引进的项目或资金放到条件、资源、
交通等更好的区位,以助推经济发展,实现多赢。异地经济是绥化市理性总结安达市太平庄镇招商引资中的经验所创造的。异地经济的思路和理念,推动了产业项目
建设和发展。安达市太平庄镇距安达市区50多公里,市场辐射半径短,交通不便,客商并没有看好太平庄镇。市委市政府把该镇招来的项目摆放安达市工业园区,
税收与园区按比例分成,实现了客商、太平庄镇、园区等多方满意,极大带动了产业项目建设的发展。现在异地经济已在绥化市遍地开花并已结出丰硕的经济社会发
展之果。
异地经济在实践上的成功,理论上的突破,已有效解决了绥化产业项目建设上的“软肋”,化解了经济发展中基础性资源与发展性资源、区位优势与地理位置、人才匮乏与人才使用、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体制优势与环境劣势等的矛盾,带来了产业项目建设的大丰收大跨越。
二、发展乡镇村经济把行政单元激活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细胞。我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行政细胞发达,经济细胞萎缩,导致我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一点绥
化市更为突出,绥化市过去是省里派出机构,行政细胞极为发达和丰富。有10个县市区,166个乡镇、1300个村,乡镇村是典型的行政细胞,它对维护政权
的稳定意义重大,但都需要财政供养,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大不小的包袱。绥化市提出发展乡镇村经济,即通过产业项目建设,在乡镇村单一的行政功能基础上,再
发育、拓展其经济功能,使其具有政治、经济、服务等细胞。发展乡镇村经济实现了乡镇村功能的转换和扩大。一是使过去的行政包袱成为了经济发展动力;二是密
切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联系;三是推进了乡镇村职能的转变,并改进了领导干部的作风;四是使乡镇村有能力、有财力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由此可见,发展乡镇村
经济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民生意义巨大。
三、发展都市圈经济使产业项目有效参与经济分工,推进经济迈上高级形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
下,都市圈就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群。这个“圈”是一个又一个产业项目有机构成的增长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依托
就是诸多的都市圈经济。目前,我国有18个大的都市圈,5个较为完善的,13个不够完善的。省委提出的“八大经济区”中的“哈大齐”,就是典型的都市圈经
济。绥化市本身就在这个圈里,大力发展都市圈经济是发展产业项目必然选择,是解决自身发展“软肋”的明智之举。发展都市圈经济对绥化意义重大:其一,有利
于绥化农业经济的转轨,使之实现农业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其二,有利于绥化及绥化人从封闭迈向开放,告别行署意识,树立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观念;其三,
有利于工业发展参加国际经济分工,迈上世界经济的大舞台,让更多的企业、客商认识、了解绥化,为绥化产业项目突破奠定了平台。
四、发
展产业园区经济是实现工业经济及富民强市战略的基石。我省经济发展近些年止住下滑的步伐,开始迈上腾飞之路,就是依靠省委和省政府提出的“八大经济区”和
“十大工程”战略,全力发展产业园区经济,为产业项目建设提供了大平台,可见产业园区经济是助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绥化市发展产业园区经济为产
业项目落地、发展搭建了平台,为实现工业立市和富民强市战略实现奠定了基石,极大推动了绥化区域经济的发展。
五、发展城市型城市群经
济是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档次、品位的必然选择。从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看,发展城市型城市群经济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产业项目落地,强力推进的突破
口。绥化市提出加快建设市本级中心城市,九个县城和一批重点规模小城镇形成规模不等的城市群,以有效承载城市型经济,吸纳农村人口,让绝大多数农村人口变
为市民,从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中“农”和“乡”的低层次跃升到“工”和“城”的高层次,从根本上改变绥化市的定位,促进绥化市在黑龙江的中心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