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工程勘察设计界,潘国友绝对算得上是其中的一个腕儿。其主持的武钢新3号高炉(容积3200m )工程设计、武钢8号高炉(容积3800m )工程设计先后获得部级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银奖;涟钢2200m 高炉总承包项目,更是获得了全国优秀工程总承包“金钥匙”奖。凭借这一份份沉甸甸的成绩,时值47岁的他便被评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勇啃 “硬骨头”的勘察设计大师
时光倒回24年前,已在当时的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从事设计工作3年有余的潘国友和他的同事们遇到了工作以来的第一块“硬骨头”——承担武钢新3号高炉工程设计任务。如何保质保量完成这个时间紧、任务重的设计项目,成为了摆在潘国友和同事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面对本专业人员紧缺、向其他单位借调设计人员几乎不可能的现状,勇于担当责任、30岁还不到的潘国友认识到,如果还按照以前的工作模式,按部就班,根本不可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经过一番思索,他向部门领导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突破口,打破以前“大锅饭”式的工作模式,成立一个以高炉供料、上料、炉顶、粗煤气除尘4个系统为范围的设计承包攻关小组。他的这一提议得到了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当时这个承包小组可谓是老中青结合,其中既有50多岁的老专家,也有40岁左右年富力强的工程师,还有我这样30岁不到的年轻人。尽管组员年龄差别较大,但我们的劲儿都朝一处使,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设计任务。”
时至今日,潘国友回忆起曾经的工作团队,仍是满脸自豪。他告诉记者,当时整个设计小组成员几乎天天加班,工作非常辛苦。为了把项目设计成精品,他们查阅了大量资料。而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他们不拘一格,大胆创新,采用了当时国内该领域的很多先进技术,如无料钟炉顶、焦丁回收技术等,尤其是焦丁回收系统在国内大型高炉设计中首次采用,仅此一项,该高炉每吨铁可回收使用焦丁20斤左右,节能降耗效果明显。
此外,针对矿槽、焦槽内衬经常受到料流冲击和长期磨蚀、使用寿命不长的状况,潘国友和他的团队在设计中采用了一种新型铸石内衬,既提高了内衬的耐冲击性,又提高了耐磨性,使矿焦槽内衬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最终,潘国友带领他的团队按时保质完成了承包范围内的设计任务,受到了设计院和甲方的高度肯定。而其高效率的工作模式,也在设计院上下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在“攻克”武钢新3号高炉设计后,潘国友很快又遇到了另一块难啃的“骨头”——担任中冶南方承接的涟钢2200m3高炉总承包项目的项目副经理。在此之前,潘国友在中冶南方主要从事工程设计及管理工作,没有做过工程总承包。接手项目之后,他感觉挑战不少。首先,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其次,项目管理人员严重不足。此前,公司纯粹做工程设计,突然面对大型工程总承包项目,无论是采购,还是施工、安全管理等,管理人员都非常缺乏。再次,由于当时总承包的理念还没有被广泛接受,所以个别施工单位不太配合。另外,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地基处理耗时较长,进而导致整个工程的时间非常紧张。
面对这一系列困难,潘国友和他的团队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积极面对。很快,他们便制定出了工程总承包岗位责任制,规范了招投标流程,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合同范本和实施细则。果。最令他感动的是,为了确保整个项目如期完成,团队中的每个人可谓是殚精竭虑。他们中有很多人半年没有回过家,很多同事在现场累到嗓子都哑了。
正所谓天道酬勤。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奋战,潘国友带领自己的团队按合同完成了整个工程,并在同级别高炉中创造了“三个最”:进度最快,装备水平最高,投资最省。也正是凭借这“三个最”,涟钢2200m3高炉总承包项目获得了冶金行业第一个全国优秀工程总承包“金钥匙”奖。
恶性竞争是设计行业健康发展的最大隐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勘察设计行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同时,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也助推了经济建设的发展。潘国友表示,目前中国设计行业整体上还较健康,各种专业技术人员也比较整齐。
但他同时提醒,近些年来,由于从事设计的公司及从业人员日益增多,为了分得一杯羹,行业里面出现了类似家电行业里面的价格战。这其实是一种恶性竞争,长远来看,不利于打造设计精品,会对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带来较大的隐患和伤害。
而当记者问及与国外勘察设计相比,中国勘察设计水平何如时,潘国友自豪的表示,中国的勘察设计水平虽然谈不上世界领先,但至少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无论是在理念,还是勘察设计装备上,中国都与国际接轨了。
“不过,在一些细节上,可能还有些欠缺。首先是缺乏企业级的设计标准或手册。一般来说,国外知名的设计公司都有自己的设计手册,即便是新人,根据手册上的标准都可以开展设计工作,但我们国内只有一些国家或行业标准(极少数设计院可能有一些自己的设计手册),而绝大多数企业几乎没有公司级的设计手册,这就可能导致在质量控制上出现一些问题。其次,在精细化设计或优化设计方面,同国外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谈及未来中国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时,潘国友乐观的表示,随着中国工业基础的夯实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设计行业还会有一个较长的发展周期。但他同时也向记者强调,一旦中国完成了城市化进程,设计市场也就基本趋于饱和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设计企业或单位若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或核心专利技术,很可能就会被市场所淘汰。
“也正因为如此,近些年来,我们公司在项明武董事长的领导下,加大了科技投入和人才队伍的培养。2009年,公司专门成立了技术研究院,努力研发各种新技术。当年,我们就申请了113件专利技术。2010年申请了160多件,预计今年的专利申请大概在350件左右。
钢铁行业 “瘦身强体”势在必行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钢铁产量屡创新高,但行业盈利能力却不尽人意。在国家严厉调控房地产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我国很多钢铁企业的发展更是陷入了困境。一时间,钢铁行业如何走出“大而不强”的怪圈也成为了社会各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之一。
潘国友直言,目前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确实面临着很大问题,整个行业要想走出当前困境,必须“瘦身强体”!所谓“瘦身”,就是要坚决淘汰那些能耗高、生产成本高和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所谓“强体”,就是要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布局,节能降本,升级产品品种质量。
他说,其实国家早在几年前就制定了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规划,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要把这个规划落到实处。“如果还任由那些落后产能继续生产,这不仅会造成环境破坏、资源浪费,还会导致节能减排成本的增加。
“更严重的是,那些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中小钢铁企业如果继续生产,资源、物流运输等价格就会企高不下,钢铁产品供大于求的局面就不可能改观,这必然会把整个行业的利润拉下来。这其实对整个行业都是一种伤害。” 潘国友略显沉重地说道。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不仅很低,而且2001年以来还在不断降低。利用淘汰落后产能的机会对企业实施重组,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我国钢铁行业在矿石资源、物流运输等方面的国际话语权,另一方面有利于调整品种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此外,优化钢铁产业布局也势在必行。”潘国友最后补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