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去年百姓饱受物价上涨之苦,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是主要推手,您认为应如何看待农产品(10.23,0.04,0.39%)价格快速上涨?
李周:在劳动者收入快速提高,资源、能源价格和资本市场改革提速的阶段,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很难规避的现象。农产品价格的适度上涨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和减少过度消费,而且居民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容忍度也在提高,所以对农产品价格的控制一定要适度。
经济参考报: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将严重影响我国外需市场,您认为外需减弱会对农民工就业产生哪些影响?
李周:2011年,在农产品产量增加、价格上升,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工资增长和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的共同作用下,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以上,收入增幅继续高于城镇居民,中西部地区增幅高于东部地区,城乡和区域收入差距缩小的势头初步显现。
2012年,外需的减弱会对农民非农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但中国仍处在深化改革、经济转型和城市化进程中,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变化。只要继续 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农民非农就业形势总体不会变差,工资会继续提高,农民收入增幅能达到7.5%以上。当然,短期的就业不足是难以避免的。
与东部相比,西部、中部地区非农就业机会会更大一些,工资差距也会进一步缩小,但满足农民工能力提升需求的条件不如东部,因此,农村的年轻人向东部发达地区流动的态势仍将持续。对此,不宜只关注短期的收入需求,而忽视长期的能力提升需求。
经济参考报:我国的城镇化率还不到50%,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您认为完成人口城镇化任务需要在哪些制度政策层面做出安排?
李周:依靠现有城市是不可能完成人口城镇化任务的,必须引导产业向县城和城镇转移。
改革初期,政策赋予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很快就解决了农产品短缺问题;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政策赋予农民在农村从事非农产业的权利,很快就创造出乡镇工业占据工业半壁江山的奇迹;上世纪80年代以后赋予农民进城就业的权利,现在农民已经成为中国工人的主力军。
下一步要从政策上赋予农民经营城市的权利,实现由分享城市化的利益到推进城市化的动力的转换。要在实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允许农民 用节省的农村建设土地发展城市。农民用于城市建设的土地应维持原有土地权属不变,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同时要引导农民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 值收益。
经济参考报:您刚才全面回答了对农产品价格、农民工就业和城镇化问题的看法,还有一个问题想听听您的见解: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长期以来,水利建设存在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保障水平明显偏低等问题,能否趁这次经济调整的时机补上这一课?
李周:我国农田水利总体上看面临“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严峻局面。这种局面近年有所好转,但从根本上改变还需要花大力气,特别是在制度上要有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