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价持续上涨、社会收入分化的大背景下,房产已经不仅仅是衡量财富的重要标尺,而且成为重要的投资品。而一些地方的政府公务员不仅享受变相的“福利分房”政策,而且还以权力资源去寻求低于市场价格的住房,既扰乱了市场秩序,又让公众对权力腐败产生了担忧。在这种情况下,上海要求干部如实申报家庭住房情况,显然是符合公众愿望的。
干部住房申报制度让人想起政府“三公”经费公开制度。一个是官员个人财产公开,一个是政府机构运行经费公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两者普遍受到关注。但正如我们看到的,在“三公”经费公开过程中,尽管有国务院的明令要求,个别政府部门仍以各种理由拒绝公开或变相遮掩。上海推行干部家庭住房情况申报制度,虽无上级明文要求,但“自作主张”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更为积极、更为务实的改革态度。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公众普遍感觉到,个别地方政府对于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没有积极的应对,习惯于等待上级政策和文件的推动,推一步走一步。比如前一段时间舆论普遍关注的PM2.5公布与否,不止一地的环保官员明确表示,已经具备监测PM2.5的能力。那么,为什么不公布数据呢?因为环保部没有要求必须公布。
这种缺乏责任担当的不作为引起了公众的普遍不满。正如公众所感受的,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宁可求稳,不求其变”,使本该迅速得到解决的问题被人为地搁置起来。众所周知,我国是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均衡的国家,即便是好的政策,往往也不能在全国“一刀切”。类似干部住房申报等理应由地方政府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果敢、前瞻性地规划、实践。
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从实际发展层面出发主动推行干部家庭住房申报制度,其价值也就不单单在于一时一地的政务建设。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区域发展的经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有条件的地方先行”。近些年来,国内的诸多改革工作也是“试点”先行,所获良多。而要加大改革“试点”的力度,一方面需要“顶层设计”,另一方面也需要上海等发达地区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在更大的范围内“试点”先行,主动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为其他地区提供可供借鉴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