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些年不少所谓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是有人故意炮制出来的,一些媒体却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大做文章。这对消费者和企业都没有好处,在世界上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宗庆后此番表白,显然有感而发,剑有所指。就在前不久,其公司拳头产品——哇哈哈营养快线身陷“凝胶风波”,至今仍未脱身。“凝胶风波”相信终有分晓,作为国内饮料企业“龙头老大”的掌舵人,宗庆后如此看待“食品安全问题”,并对媒体横加指责是非常不合适的。
且别说其他食品企业的情况,就娃哈哈集团,从来都没有发生过食品安全问题吗?显然不是,就在去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该集团产品的抽检结果,其中山西娃哈哈昌盛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白葡萄汁饮品因菌落总数超标被判定不合格。这恐怕不是有人“故意炮制”出来、媒体“大做文章”的结果吧。
毋庸讳言,近年来媒体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出现过偏差,“纸馅包子”、“甲醛啤酒”、“致癌香蕉”、“注水西瓜”等是比较典型的造假或失实案例。然而,与监督之功相比,结果如何?是否“一指”之于“九指”,抑或“一毛”之于“九牛”?如果没有记者穷追不舍、媒体大做文章,确实没有那么多“食品安全问题”见诸报端,但三聚氰胺就会不断制造“结石婴儿”,“瘦肉精”、“潲水油”、“甲醛”等等有毒物质将继续肆虐而公众却一无所知……
媒体成为食品安全监督之急先锋,甚至越俎代庖,实在情非所愿。一方面是“市场失灵”,食品安全底线失守,频频告急;另一方面是“监管失灵”,迟缓、低效,甚至形同虚设。食品安全危机四伏,公众焦虑无所慰藉,记者只能勉为其难,担当起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充当起“业余安全监督员”。记者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囿于专业素养,要在报道中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真实、无偏见、平衡并不容易,过失亦在所难免。非但企业家,许多官员也正是揪住这个“尾巴”大做文章,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本来没那么严重,被媒体“夸大”了。
假如,记者噤声、媒体失语,放弃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呢?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结局不难想象:食品安全更堪忧,公众更没安全感。两害相权取其轻,才是明智的选择,也是为什么公众比较宽容媒体出错的原因。
让媒体承担食品安全监督责任自然不是长久之计,管理部门在监管上要比过往有更大担当,要有所作为、主动作为,而不总是跟在记者屁股后面跑;公共权力部门也要主动、定期、直接发布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满足公众知情权。作为企业,危机公关意识固然重要,及时、有效的沟通有助于消解公众的食品安全焦虑,但更重要的是责任意识,严把食品安全质量关,用产品质量说话。讳疾忌医,甚至自己有病让别人吃药,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