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制度的基本方向和内容有哪些?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9月7日,记者采访了相关业界人士和部分群众。
制度解读
报销比例更高看病花钱更少
基本药物制度是世界卫生组织结合发展中国家实际,于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的能满足社会基本需求的医疗构想,目前,有170多个国家推行了这项制度,通俗地讲,其核心是“以家常便饭保证基本营养”。我国的基本药物制度包括:
基本药物报销比例更高。《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中共有307个药品品种,按规定,这些药物将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具体办法按医疗保障有关规定执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从9月21日起开始逐步实施该目录。
基层用药实行零差率销售。让普通百姓感兴趣的还在于,药价的高低“不再简单地由市场(医方)说了算,而是由代表群众利益的政府定价,极大地限制了医托、医药代表的活动空间”。文件规定,基本药物将全部纳入政府定价范围。文件还指出,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县(市、区),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各地要按国家规定落实相关政府补助政策。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达到一定使用比例。这些细化的规定,对老百姓而言,意味着今后看病将更加便宜。
各方声音
好制度还要好执行
“这个制度当然好,但就怕实际执行起来有困难。”在某医院门口,太原市民刘先生刚刚接母亲从医院看病出来,手上提着一袋药。他告诉记者,母亲有高血压,那袋药一共300多元。“我知道这些制度当然是好的,目的是让人能放心看病,舒心出院,但用什么样的药物,还是由医生说了算,我不知道医生会不会给我们开廉价的基本药物,保证基本药物的‘首选’地位。”刘先生表示,要想确保基本药物从“目录”真正走进“处方”,由他律的规定化为医生的自觉医德,关键是要切断医生与药品间的利益链。
也有医生认为,患者本人“趋高、趋贵”的心态,也可能是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一个较大阻力。他以自己的出诊经验告诉记者,患者在选择治病,尤其是治大病的药物时,多数倾向于选择高价药,“如果不使用贵药、价高的药,就显示不出自己社会地位的尊贵,或者怕被人说对亲人不关心、不孝顺。”其实,“药的好坏不在价格上,最好的药是最对症、最能治病的药。”
一位退休的企业医院院长说:“管得住药,更要管得住个别医生!”他认为,强化监督管理,树立“一切为了患者”意识,加强医德建设,更应该作为这项制度在执行环节的配套措施!“药是死的,有了好制度能管住;医生是活的,仅靠几项规定很难管理。”这位退休后曾被河北一家民营医院高薪聘请的老院长,几个月后,愤然告辞80万元的年薪,“在医疗活动中,由于自身心理、专业知识方面的原因,患者处于绝对的劣势和下游地位。而在药物和患者之间,又横插着一道利益,这项制度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医生队伍的管理和自身的医德建设。”
“好在新医改的方向正在向百姓靠近、向医疗的基本属性还原,这是近几年来最细节的惠民政策。”受访群众表示:在政府关注民生的大背景下,这项正在走近百姓身边的政策,在建国60年的喜庆日子里,给人以更实在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