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痕,转眼迎来了21世纪的第12个年头。
关于已经到来的2012年,在人们的印象中,绝对是一个充满了好奇,甚至略带紧张的年份。这一年中,世界将会发生许多重要的变化。这一年是世界政治的“选举年”,是国际格局的探路年,是反恐合作的求新年,是经济转型的关键年。
当然,在人们的新年祝福中,还玩笑性地充斥着“世界末日来了,吃好喝好”的戏谑。虽然我们坚信,所谓的“世界末日”不会到来,但是在这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源自人类自身的忧患意识。由于对环境破坏和温室效应的忧患,人们用2012来作为一种警示——提示我们和身边的世界,资源、能源甚至公众的信任,都不是永不枯竭的。我们要在忧患意识中,寻找这个世界新的希望。
在我们的发展历史上,忧患意识曾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没有对生存环境的忧患,我们就不可能走出刀耕火种;没有对自身发展的忧患,我们也不会回答反封建命题,寻找革命到改革的路径;甚至在2011年,中国知识界关于改革命题的讨论,公众通过微博寻找话语权,问政当下社会,都是在从自身的忧患,或者从社会发展的忧患中去求解。
很多细节的忧患,会改变这个社会。比如我们自责于小悦悦凋零的小生命,比如我们追问动车事故的原因,再比如我们比身边倒下的老人还要无助和彷徨的时候。
忧患意识会产生两种重要的社会精神:一是改革的力量,二是共识的基础。对于中国来说,前者决定我们前进的动力,后者决定我们前进的方向。
今天的中国,尤其需要克服对改革的恐惧,对擅权的依赖,克服在改革中遇到困难就走回头路的冲动。社会的开放,当然会产生意见多元化的优势,但在重大的发展方向上,如果缺少共识,不愿意构建共识,则会放任社会冷漠、责任缺失。
中国的发展,一直是在忧患意识中形成新的政策动力和社会共识。在2012年,由于国际国内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无论对于执政者还是普通公民,都要在变革中寻找新的定位和新的角色,不能坐等幸福从天上掉下来。
这种忧患,也可以从2011年甚至之前的许多争论中看出来。在2011年,我们也在变革中学习忧患。无论是东日本大地震、核泄漏危机带来的生态忧患,还是西亚北非动荡带来的社会稳定忧患,或者尚未找到答案的欧债、美债危机,世界经济的前景也在忧患中寻找方向。
忧患意识会产生新的希望。我们总会觉得身边的事物还不够美好,身边的人生活得不够幸福。有的时候,这不是因为我们、你们或者他们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我们相信还有更美好的生活在等待中国。只有在忧患中寻找希望,我们才能找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