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视野
站高一点看东莞
编者按
26日,东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正式开幕。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作了题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为实现高水平崛起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报告指 出,进一步城市化和民生成为未来五年东莞发展重要方向,东莞要实现十个方面的高水平崛起,“城市是基础”;同时,报告中也首次出现了“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 严”、“更加体面”的提法。围绕党代会报告及代表发言所涉的各大热点问题,本版今日起推出党代会系列评论,期望通过进一步的阐释论述,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 讨论。
东莞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新任市委书记徐建华指出了东莞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即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
高水平崛起的题中之义,就是超越并摆脱同质化竞争。作为“世界工厂”,东莞周边的广深之外珠三角其他城市长期以来,产业结构与东莞出现了高度的 相似性;汪洋提出产业转型升级后,东莞及周边城市的转型之策,也多有雷同,诸如社区经济转型、总部经济、创意文化产业、引进高端人才等等,极少有独特的举 措。此外,东莞近年来一直被省外许多城市视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后者提出并实践的工业化战略,说穿了就是复制一个又一个缩水版的东莞。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同质化竞争状态下维持现有发展模式,相比广深之外的珠三角竞争对手、内地后发城市,东莞未必是输家。但如果维持现状、无所 作为,东莞必然要付出沉重代价:距离激烈转型的广深及香港差距越来越远,甚至彻底被边缘化,土地稀缺的广深一旦扩张新区项目也将轻易地从东莞剜走资源。与 此同时,陈旧经济模式的沿袭,也很难为社会创新发展提供支持,解决现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诸多历史和体制问题。譬如,村级(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就很可能进 行不下去。
强力推动高水平崛起,摆脱同质化竞争,需要从规划上胜出一筹。本次党代会期间,东莞副市长梁国英就提到,东莞过去为承载香港产业转移,采取的是 “满山放羊、遍地开花”的招商模式,“规划水平低,有项目就上,是碎片化发展,把一块好好的土地弄得支离破碎”,工业区、住宅区和生态区混合,规划十分混 乱。实际上,这也是珠三角各市共同存在的弊端,并因涉及到土地权属收益等问题而增加了纠正难度。为此,东莞确实亟待通过科学前瞻的规划,重新布局园区、提 高土地规划使用效益,打造聚集力强、效益高的大园区,这在本次党代会报告中有突出反映。
但有必要提醒的是,园区经济的重组升级,仍需遵循审慎科学的咨询、论证、决策、风险管理程序,切实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规律,避免陷入因政绩冲 动,脱离实际,只注重园区规模而忽略可行性与效益。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热衷于政府挂帅,套用各个时期的宏大命题或热门词汇(如低碳城、智慧城、云计算园 区),耗费巨资,用行政命令将多家同行业企业、上下游企业聚集在一起,出现了园区建成之日就是当地该产业衰落之始的大量案例。而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政府造园 模式,本质上仍反映出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
另一方面,要确保高水平崛起过程中,东莞本地政府各部门调控管理能力的提升。高水平崛起必然需要借助大项目、大企业,常常涉及到政府资助、补贴与奖励,这些都是政府积极作为的体现。但在上述方面尽职的同时,政府还必须注意施政的合法性及对市场公平的影响。
东莞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城市,政府的各种政策特别是对企业补贴、奖励、价格限制等政策,都可能成为境外市场竞争对手、境外经济体政府指控制造贸 易壁垒的由头。《中国经营报》此前曾报道,我国加入W TO以来,各级各地政府频频遭到境外贸易伙伴的起诉,唯有深圳市在入世之初就成立了世贸组织事务中心,为政府调控管理外贸产业、企业提供政策合法性咨询。 也正因为此,入世以来,深圳市级政府没有一条法规被列入境外反补贴调查,切实维护了当地相关行业和企业利益。在笔者看来,曾长期在深圳任职的新任东莞市长 袁宝成,很有必要推动东莞在调控管理合法性方面及早向深圳看齐,建构更为公平的市场环境。
同样,政府出于发展效益及园区经济聚集的考虑,一些政策可能体现出强烈的偏爱大企业倾向,这对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可能形成负面影响,也不利于相 关产业链中,大企业与其上下游合作伙伴平等公平的博弈对话。就此,东莞有关产业政策、园区经济促进发展举措中,应确保相关扶持与激励的公开透明,实行同业 企业可参与竞标竞争的原则,严格控制单个企业获得政府产业补贴等激励资金的规模和频率,实行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对重点项目和园区运作等情况的检查制度, 加大事前审查和事后效益审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