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从沙门镇传出喜讯:借助全县“拔钉破难优服务”活动的强大攻势,沙门中滨路拓宽工程拔掉了最后一颗“顽钉”,将于近期开工建设。
“这也吹响了沙门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号角!”沙门镇党委书记舒欢说,随着滨港工业城的开发建设,沙门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玉环新兴的工业强镇。但是由于多年的城市化水平比较低,老百姓要求享受城市文明的愿望非常迫切。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共同发展,既是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重心,也是沙门长远发展的现实需要。
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沙门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基石,随着环山北路建设、中滨路拓宽和楚瑶路改造等道路工程的加快推进,沙门的城镇框架将由原先狭小局促的“丰”字型迅速拉开,形成一个大的“回”字型结构,城镇范围内总体规划面积10.11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总面积8.76平方公里。
“在拉大城镇框架的基础上,着力完善城市公共设施和服务功能,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努力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生态、宜居滨海中心镇,沙门的美好远景变得更加可期可待。”舒欢说。
从“单轮”突进到“双轮”驱动的华丽转身
自2005年滨港工业城启动建设以来,沙门工业经济发展插上了强劲的“双翅”,从传统农、渔业乡镇一跃成为玉环新兴的工业强镇。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沙门工农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6.4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7.81亿元,年均增长65.8%;地方财政收入从2006年的 207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2546万元,年均增长225.9%;农渔民人均收入从2006年的6226元增加到 2010年的9505元,年均增长10.3%。先后被列为市级中心镇和省级中心镇,荣获省级生态镇、省级体育强镇等诸多称号。
其中,滨港工业城作为台州市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县工业经济建设发展的主战场,五年来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01项,累计开发面积3800多亩,累计投入资金26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入6亿元,企业工业性投入20亿元,企业累计销售收入56.07亿元,累计税收3.16亿元,规模企业从2006年的5家发展到2010年的32家,2010年规模工业产值达到 18.77亿元,占全镇工业产值75%。
相对于工业经济的突飞猛进,沙门的城市化建设明显滞后,不但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享受城市文明、公共服务的渴求,连最基本的交通运输都显得“捉襟见肘”。
“为此,我们确立了一个思想,工业化与城市化必须双轮驱动、共同发展。要把滨港工业城开发与沙门新型城市化建设联动起来,实现共同繁荣。”舒欢介绍说,目前沙门镇已完成《镇总体规划2010—2030》、《镇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送审稿)的修编,按照省级中心镇、温台沿海产业带重要节点、玉环先进制造业基地、镇域范围内政治文化中心、生态宜居城镇的要求,初步规划形成“一心、两片、一带”的总体布局。
围绕规划,未来几年,沙门城区拓展方向可以概括为“东进、南拓、北延、中优”。东进是指以沙门旧城为依托,向东部推进,主要是开发滨港工业城一、二期和镇产业园区,同时东部休闲旅游景观带也是三产发展的重点区域;南拓即依托中滨路,向南重点拓展中心镇核心区,远期连接西沙门开发区域;北延是依托沿海高速公路出路口,结合环沙北路发展物流商贸区;中优主要是指中部结合泗边山公园和文化休闲区,推进周边旧村改造,建设中心镇绿心。
他还告诉记者,结合新型城市化建设,沙门将大胆创新,建造与老城区和工业城功能互补、产业生活配套的城镇中心区,拉近镇区与工业城的距离,使之融为一体。以“人的尺度”作为公共空间的基本标尺,用城镇步行系统将广场、街道、绿地、公园等空间串联起来。同时,引进城市综合体,在滨港工业城内建设一批富有商业气息的建筑空间,使之成为集吃、穿、游、住为一体的工业新城,从行为上和思想上让沙门的群众感受并享受到滨港工业城开发所带来的变化。
从传统城市化到新型城市化的本质蜕变
新型城市化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注重以人为本、城乡统筹,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别于简单的“造城”运动,新型城市化更注重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公共设施和功能的健全,在城市化进程中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
“这既是我们的初衷,也是我们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舒欢说。
打开《沙门镇总体规划2010—2030》记者看到,除了路网建设外,上面还详细地规划了社会保障、商贸、三产服务业以及休闲公园等项目。据了解,近期沙门主要建设项目有29个,其中龙安公园一期已经完成,沙门卫生院建设已进入内部设备安装阶段,接下来将启动沙门幼儿园、城市综合体、泗边山公园、沙门加油站等项目建设,使中心城区配套建设更加完善、公共产品服务更加全面、中心镇幅射功能更加强大。同时,重点抓好供水扩建、园林绿化、污水处理和综合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应该说沙门实施新型城市化具备相当的条件,关键是要抓项目、抓落地。”沙门镇党委副书记、代镇长陈荣世说,沙门原来是一个相对传统的农渔业乡镇,2005年滨港工业城横空出世后,把工业都集聚到工业城,因此镇区里面噪音、污染都比较少,全镇上下有信心、有决心把沙门打造成生态宜居家园。
陈荣世介绍说,围绕项目落地,镇政府将集中精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紧抓全市工业地产开发试点的机遇,以保护各村利益为前提,全力做好滨港工业城内的村级留用地的开发建设。镇里将成立沙门镇新农村开发投资有限公司,23个行政村通过经济合作社参股的方式,共同开发,共同获益。这也是新型城市化建设的一个基础,老百姓要享受城市文明,前提是必要的经济支撑,而工业地产的商业模式具备“大投资、快启动、提供增值服务、追求长期稳定回报”四大特性,能够让村集体拥有稳定的收入。
联动两座城,通过沙门镇中心区建设,促进老城区和滨港工业城的融合发展。注重城市功能的完善,积极引进养托老中心、大型超市、餐饮、书店等一批三产项目;同时加快对滨港工业城一期整体档次进行有机提升,全力打造滨港不夜城。
建好三条路,即环沙北路建设、中滨路拓宽和楚瑶路的改建,迅速拉开城镇框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全县“拔钉破难优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沙门镇成功破解了中滨路拓宽前期工作的节点问题,为中滨路拓宽工程扫清了障碍。“中滨路是沙门目前为止投资量最大的工程之一,42米大道纵贯沙门镇区,我们将对道路两侧商贸、住宅进行系统开发,引进沙门第三产业新兴业态,以二、三产业联动推进沙门城市化建设。”陈荣世说。
“‘十二五’时期,正值沙门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调整和大变革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紧抓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和省级中心镇带来的历史发展新机遇,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镇和新型城市化道路,‘双轮’驱动沙门科学发展。”采访中,舒欢告诉记者,今后五年,沙门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经济产业之城、生态宜居之城、和谐幸福之城”为目标,大力实施“城乡统筹、民生构建、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四大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政府转型,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全面打造现代化一流省级中心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