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乡人口逆转 城市准备好了吗
时间:2011-12-21 17:51:34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胡印斌 

  12月19日,社科院在京发布《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 50%,中国历史上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乡村人口。蓝皮书还指出,农村人进城难以分享到城市化带来的城镇居民的社会待遇。

  正如社会学家陆学艺指出的,城乡居民在数量上的消长,标志着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城乡人口结构发生了逆转。从大规模的城镇化启动到这一目标的实现, 中国仅仅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对于一个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度而言,这样的变化意义非凡、影响深远,也将成为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接 下来的时间里,城镇居民的比例还将走高,大批农民将继续走进城市。

  逆转已经发生,那么,城市准备好了吗?与之相关的政策、法律、社会心理乃至整个软环境,都应该有所调适,以真正服务于转型期的社会治理。换言之,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农民进城的数量,更应该关注不断累加的“新市民”如何真正融入城市。

  这当然是一个需要学习的过程。时下的农民进城的主要方式,一是进城务工,留在城市;再就是城市扩容,农民被城市化。无论是“主动”还是“被 动”,农民若要尽快适应城市生活,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应该习得城市的规则、方式,以减少交流的障碍,加快融入的速度。

  这也是一个需要引导的过程。而除了农民自身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城市应该以极大的包容来承载这些进入者。对于在短时间内大量拥入的新市民而言,以往单纯针对城市市民的治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形势要求了。城市管理者应该探索新的治理方式进行引导。

  进城农民虽然身在城市,但其与城市的联系仅仅是流动性很强的务工,城市的社会保障、福利设计等等,都与他们无关,这也使得这些“新市民”很难真 正在城市里生长。这里边,简单地将现行城市居民的各项保障措施移植到“新市民”身上,可能缺乏可操作性,并不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应该无所作为,该专门 针对这些“新市民”做些制度设计,哪怕是一些阶段性的、过渡性的政策措施,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尽快在城市落地生根。

  比如住房问题,子女入学问题,医疗保险问题等,同时,还要开放城市,减少对农民在城里就业的限制。一旦进城农民的基本难题有了缓解的路径,至于 其他社会心理的不认同、文化趣味的不相同等等问题,也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化解。就像蓝皮书指出的,两成城里人不愿与农村人结亲家之类的问题,想必会一 点点减少。

  在这个问题上,既要有制度设计,也需要各地方、各部门的机制创新,还需要城市管理者乃至城市市民不断释放善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