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美国经济增长乏力、欧元区深陷债务危机,“在世界经济变局中,中国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在昨日由新京报社主办的“2012世界经济展望论坛”上,成为最重要的话题。
在昨天的论坛上,几乎没有人认为,中国应该购买欧洲国家债务为发达国家纾困,中国经济也远远没有强大到可以拯救欧美。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足以帮助那些发达国家脱离自己的困境,需要进一步实现经济增长的转型,需要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实际上,这也几乎是与会学者、官员们一致的看法。现在,中国首先应该做好自己的事。中国的市场完善了,结构理顺了,经济搞好了,就是对世界经济最大的贡献。
现在,欧美很多国家都对中国期望很高,都关注中国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是,这些国家却又陷入矛盾之中——一方面,希望中国购买他们国家的债务,希望中国的企业到他们那里去投资;另一方面,却又对中国心存芥蒂,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设置种种障碍,如最近民企中坤集团冰岛置地受阻。
这种心态其实非常普遍。在欧洲,很多国家也是一方面希望通过共同债务让德国埋单,一方面,又摆脱不了“二战”的阴影,担心德国坐大,主导欧洲的未来。
显然,无论是德国,还是中国,都不会充当“冤大头”,单纯地牺牲本国利益为欧债危机埋单。更何况,中国经济也没有那么强大。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会如此,或许正如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所言,是对世界经济的定位出现了混乱,对中国的定位出了问题。而在这个时候,我们恰恰应该头脑清醒,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好自己的事情。
全球经济失衡,在一定程度上,是欧美发达国家用高福利的社会政策和所谓的“金融创新”,透支了自己的未来。在世界经济变局中,中国不可能解决发达国家自身的问题。而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的责任与义务,其实已经与内部经济结构调整密不可分。
可以预见的是,发达经济体消费的低迷仍将持续数年,中国前两年采取的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等刺激政策,亦难以应对未来的复杂局面。此时,正是通过深化改革,扭转经济结构消费、投资失衡的关键时机。坚定不移地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打破国企垄断壁垒,坚持宏观调控的基调,遏制房地产泡沫,鼓励实体经济的增长,尤其要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都应该有实质性的动作,并带来实质性的改善。
这样,才能改变目前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也才能扩大消费,也才能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所期望的——中国扩大消费拉动了内需,能够从国际市场中进口更多的商品。这样,欧美国家也才能从中国经济的良性运转中获益。
其实,这些问题在两年前,各方早就已经意识到了,而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外部的经济环境已经不再容许我们拖延,当下需要的正是勇气和决心,需要大刀阔斧地从反垄断、完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等具体的环节切入,解决“经济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难关。
最近,有关部门高举反垄断大旗,对电信巨头展开反垄断调查,中央将扶贫标准大幅上调到2300元,等等。这样的举措越来越多,中国在世界经济变局中的角色,就一定能发挥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