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创新管理探索民生幸福方程式
时间:2011-11-01 09:30:32
来源:中新网
衡阳市将民生幸福以接力赛跑的方式付诸实践,通过努力创新公共社会管理,提高民众幸福指数,探索出了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幸福“方程式”。
近年来,衡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节节攀升,民生支出更是一路上行。数据显示,衡阳市财政近5年来用于社会民生的支出已累计达到312.7亿元,逐年支出从27亿元上升到111亿元,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从42.25%上升到53.5%。
“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体面、更幸福、更有尊严,是党委政府的责任。”中共衡阳市委书记张文雄说,作为百姓的当家人,他最看重老百姓的感受,“老百姓一句好评,常常会使我热血沸腾。老百姓的满意,就是对我们的工作的最大奖赏。”
幸福“不间断”:每年一个主题民生行动
从2008年开始,衡阳市委、市政府决定每年选定一个民生主题,为老百姓办一至两件实事,开展不间断的幸福“接力跑”。
衡阳是座老城,一些道路早已老旧破损,背街小巷脏乱差现象严重,老百姓意见很大。于是,衡阳首个民生主题就从背街小巷的改造开始。2008年,61条背街小巷改造全部竣工,让30万居民受惠受益。
家树里街道的残疾人贺志华动情地说:“以前我家门前那条小路坑坑洼洼,出门需要专人照顾,现在路修好了,我自己可以拄着拐杖走了。对政府我是一百个感谢啊!”
首战“告捷”,老百姓对接力跑的支持态度更加鲜明。2009年,老百姓自己议出了第二个民生接力跑主题——四场一厕改造,即农贸市场、水果市场、停车场、夜市场和公厕的建设改造。经过近8个月的奋战,总投入1.3亿元的配建改造于当年12月20日顺利完成,共新增公厕107座,提质改造旧公厕132座;40家农贸市场完成改造;新建5个停车场,恢复了4个停车场,全市新增停车泊位2441个;规范了7条夜市街。
2010年,衡阳市投资3.2亿元实施百姓“家门口”工程,开展卫生、文化、教育、体育、就业、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六进社区”活动。石鼓区合江街道合江路社区退休教师龙东成在美国芝加哥的女儿几次三番催促他去美国,但舍不得离开的他告诉女儿:“现在衡阳社区的医疗、文娱活动、健身设施等应有尽有,生活在衡阳很幸福!”
今年,倍受关注的幸福第四棒即保障性住房建设,又在如火如荼的推进中,一些无房少房居民和新毕业的大学生有望搬进新居。
幸福“全覆盖”:创新公共社会管理
吃饭穿衣、买菜购物、看病上学……衡阳从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入手,设身处地考虑老百姓的需求和难处,创新公共社会管理,尽量让人民群众舒心满意。
公共服务得到完善。现在,老百姓碰上小病小痛不需要去大医院挂号排队,社区的卫生服务站就能解决;居民社区内有便捷舒适的健身场所、社区图书室、娱乐室,让大家乐在其中;劳动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服务也已延伸到社区,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可以节时简便办好事;警力下沉,人手一张警民联系卡,居民有了“保护神就在身边”的安全感……
困难群众可得到温暖的综合救助。综合救助网使农村五保老人及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特困群众获得了帮助。
抓住灾后重建、安居工程、危房改造等项目机遇,衡阳同时下大力气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例如衡南县落实“五帮三减”,政府帮、干部帮、群众帮、亲朋帮、邻里帮,减免土地占用费、规划设施费、手续费。
为了老百姓尤其是农民兄弟的健康,衡阳在农村试点推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健康一卡通”。各乡镇卫生院免费为村民做视力、血压、内外科、B超等常规检查,详细了解居民的健康和卫生状况,并全部录入电脑。这样,有些病症在患病初期就能得到有效治疗,生病就医时只要通过“健康一卡通”就能熟知其基本的健康状况,有利于诊疗。衡阳还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资助参保参合、门诊救助、住院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援助。
2010年7月,市委书记张文雄在市信访局现场办公时说,如果我们只是对满怀希望来访的老百姓信誓旦旦,但回头就忘,这哪行?我们的干部对老百姓必须要有真感情,要踏踏实实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幸福“更基层”:“秤砣式”干部一心为民
要让群众好受,就要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这是张文雄面对媒体多次提及的观点。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衡阳决策者在实践中摸索着让干部和群众“亲密接触”的创新举措,培养出一大批一心为民的“秤砣式”干部。
过去,衡阳市乡镇机关留不住人,乡镇干部不少住在县城,“读通学”的现象普遍,造成乡镇一级政府管理“断层”。衡阳市委领导多次专题调研后找到症结:主因是乡镇基础设施跟不上,有的乡镇机关房子破烂,连最基础的生活设施也没有。
为了让乡镇干部像秤砣一样沉在基层,2009年起,衡阳市修建乡镇机关 “五小”设施,给乡镇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所谓“五小”,就是小食堂、小厕所、小澡堂、小图书室、小文体室。如今,争相住到乡镇已经成为干部的“时尚”。老百姓找干部办事、反映情况因此也更加便捷顺利,不仅可以随时找到人,民情沟通的渠道也更加畅通了。
衡阳的乡镇干部对“五小设施”建设带来的变化喜不自禁,纷纷以“看着舒心、吃得放心、睡得安心、工作顺心、玩得开心”来形容“五小”建设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改变。
2009年,张文雄沿着毛主席走过的路,在衡阳搞了一次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一些干部和农村实际、农民生活实际很是疏离。于是,“为机关干部补上劳动课”、“百乡千村万户大走访”等活动在衡阳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现在,衡阳干部定期到田间地头搞劳动已经成为一种刚性制度。
衡阳市党政领导干部在工作实践中还形成这样的共识:许多人民内部矛盾的产生,是由于群众工作薄弱造成。为此,衡阳市创造性地推出了“三有两评”群众工作法,包括农民有驻村干部联系卡、乡镇干部有民情日记、乡镇有民情台账;乡镇每月召开一次民情汇报会进行点评,乡镇干部驻点村每半年开展一次“群众评干部”活动。这种新办法“倒逼”着乡镇干部放下架子,“沉”入基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