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重阳节,人口老龄化尤其是农村老龄化的话题再度引起广泛讨论。
近三十年来,随着免征农业税以及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重大措施出台,中国农村居民包括老年人生活总体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形势依然严峻。
在近日由中国老年学学会等部门主办的“全国农村老龄问题高峰论坛”上,多名专家发表了对农村养老问题的看法。
【老龄办】农村“未富先老”矛盾更为突出
近年来,随着大量青壮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在降低城市老年人口比重的同时却提高了农村实际老龄化程度。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高于城市,形成了老龄化城乡倒置的严峻格局。
“我国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已提前进入重度人口老龄化的平台期。”全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主任党俊武分析,在农村,“未富先老”的矛盾更为突出。和城镇相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居民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尚不健全,保障水平比较低。
业内人士认为,在农村,存在一些突出的老龄问题,如农村老年人仍相对贫困,看病难和医药费贵的问题依然存在,农村老年社会服务短缺等。
【专家】保持积极心态应对老龄化趋势
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认为,“推动发展”和“促进公平”是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国家应制定特殊政策,重点解决农村老年群体中的失地农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等特殊人群的养老保障难题。
同时,多位专家表示,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我们应增强信心,目前正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和关键时间点。
中国老年学学会会长李本公分析说,目前,农村的养老问题已经突破了“家庭承包为主加村集体扶助”模式,逐步纳入国家社会事业范畴并初具农村社会福利体系雏形。
“总体上来说,财政用于社会福利的总支出仍处于较低水平,而且大部分用于城市居民,未来应该把重点放在农村。”李本公进一步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长寿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最具综合意义的成果。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我们应保持积极心态。他建议,国家应加强统筹考虑和顶层设计,并加大投入,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来推进老年保障事业发展。
专家们认为,老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要体现在发展规划、制度设计、政策制定、经费投入、项目实施等多个工作环节上。
应对·多地探索
样本:河北互助幸福院 模式:集中居住服务
独居老人就地抱团养老
“我们愿意住在这儿,在这儿比家里强,有说、有笑、又热闹,少给孩子添麻烦,在这儿俺心里舒坦。”河北省曲周县安寨镇东屯村互助幸福院里的刘春芳老人日前见到河北省老龄办副主任姜文汇时说。
东屯村互助幸福院里集中居住的,都是村里独居的、子女无法照顾的老人。在这里,老人们可以“抱团养老,就地享福,农民养老不出村”。由村委会利用集体闲置房屋改建成互助幸福院,并承担水、电、暖等日常开支;县财政对互助幸福院的生活配套设施和添置日用品给予补贴。老人住进互助幸福院只需自带锅碗瓢盆、柴米油盐。
样本:安徽合肥曙光社区 模式:居家上门服务
足不出户也有专人照料
安徽合肥市农村的养老模式则重点为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
孙立英是合肥曙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我们工作人员都会来到社区老人家中走访或服务,让他们足不出户有人照料。”孙立英说,前几天,中心工作人员还组织社区部分身体健康的老人唱黄梅戏,参加健康知识竞赛。
曙光社区是合肥市首批“村改居”社区之一,居民多数为失地农民,常住居民中老人比例较高,社区老龄化问题突出。去年以来,该社区实施居家养老新模式,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备4名专职工作人员,通过上门走访、入户服务等方式照顾该社区的老人。
样本:浙江老年人互助会 模式:老人互助服务
“一天一见面”爱心敲门
近两年来,浙江省余姚市鹿亭乡政府牵头建立了乡、行政村、自然村、村小组四级联动的老年人互助会工作网络,老年人自愿加入成为会员。互助会内设助医、助行等多个志愿服务小组。每个互助会根据“性格相近、爱好相似、住址相邻”的原则分片设立2至3个互助小组。
互助会成员每天对本组高龄、孤寡、空巢老人开展“一天一见面”的爱心敲门活动,及时掌握老年人的生活状况;邻里低龄健康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打扫卫生、洗衣做饭、陪同看病、代购配药等力所能及的照顾服务。
浙江省宁波市老龄委副主任左建一认为,对于偏远山区和公共财力拮据的地区,鹿亭乡这种让老年人通过相互帮助解决养老服务问题的模式,既经济易行,又切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