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安全亟需科技保障
时间:2011-09-15 13:16:38
进入夏季,一系列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使公共安全再次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6月21日,山西一大型民爆器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爆炸波及6所学校,80多名学生受伤住院;6月22日,广西梧州市河东城区防洪堤洪水漫顶,城区被淹到居民楼3楼,2万多居民紧急转移......近年来,从美国纽约“9·11”恐怖袭击到因暴雨而瘫痪的北京交通;从韩国大邱地铁纵火案到美、加大停电,一次灾害就导致某座现代化大都市部分功能瘫痪、生命财产损失惨重的案例在全世界屡见不鲜。
因此,在今年的《财富》全球论坛文化圆桌会议上,当主持人问,“什么问题会让您睡不着觉”时,北京市市长王歧山说:“我睡不着的时候不多,因为睡眠时间实在太少了。如果真要给一个答案的话,那就是城市安全。”这道出诸多市长的心声。
城市作为国家和一定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人口、产业和社会活动高度聚集的地区,也是灾害和事故危害最大的地区。在人类把越来越多的生命、财富、文明集中到城市的时代,各种非正常的、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诸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与社会安全事件,通常会对人类的生存和环境造成意想不到的灾难性后果,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迎来了一个全面城市建设和全面城市发展的新时期,同时也对城市公共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有关专家提出,“十一五”时期中国城市要更好地应对公共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除了必须改革传统的部门分割的城市管理体制,建立城市应对危机的预警应急体系,形成快速反应、有效协调的综合减灾机制外,还必须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的科技研究及应用。
城市公共安全需要科技支撑
为了应对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国务院组织编制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方面105项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各地省级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也已完成,全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是,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尚无支撑预案实施的国家层面的公共安全总体应急成套技术与装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应急预案建设,都急需加强应急技术研究开发和应急技术系统建设,尤其是要推进计算机、通讯、网络、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真正把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纳入现代化管理的轨道。
在最近召开的“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体系高层论坛”上,保障城市公共安全需要科技支撑再次成为与会专家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城市公共安全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巨大复杂系统。搞好城市公共安全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范维澄指出,对灾害、事故、事件的发生机理和演化规律、致灾机理和破坏机理的研究,是深入认识灾害本质,从而发展灾害防御和控制手段的基础。对灾害、事故、事件的预测理论、风险分析及控制理论的研究,是发展公共安全保障技术的重要前提。基于复杂性系统科学和双重性规律的安全科学理论、安全方法学研究;重大灾害、事故及其相互耦合与派生、动力学演化并突变成灾的机理和规律;各致灾因素综合作用下重大灾害和事故对人员、工程与结构、资源与环境等产生危害的临界条件及规律的研究,是实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技术保障的重要依据。基于上述理论研究的公共安全科技的三大核心技术:即全方位无障碍危险源探测监测与精确定位技术;多尺度动态准确预测与快速预警技术;基于危险性分析的优化决策与救援处置技术,是实现全面监控与自动处置、科学预测与快速预警、优化决策与高效救援,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
范维澄认为,面向应急体系建设的公共安全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研究,一体化应急技术标准体系,以及上述理论研究与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共同形成公共安全应急技术系统与决策指挥系统的综合技术支持,必须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切实提高成效。
现代科技为城市公共安全筑起防护墙
各种非正常、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引发了政府、专家和百姓对公共安全问题的思考。
业内专家指出,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体系的建设,是推动形成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快速响应、全方位监测监控、准确预测和高效处置的运行机制与能力的重要措施,其核心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方位监测监控、准确快速预测和高效处置。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体系不仅仅是应急信息的整合,而且在监测监控、快速预警、事故预测分析、预案优化、决策调度和事故处置等环节上提供科学支撑和技术支持,从而有效提高城市应急平台的技术含量和应急反应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城市抵御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专家们建议,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应以服务于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施为中心,处理跨部门、跨行政区域或须由市政府处置的重大事件;以充分整合现有部门、企业公共安全资源为基础,降低行政成本;以先进的监测监控、动态预测、快速预警、决策指挥和高效处置的技术集成为重点,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系统;以应急技术标准化为前提条件,与现有部门、企业应急平台等实现数据互通,有机结合;以立足自主创新和强化科学管理为原则,依靠先进技术,促进技术创新。
2004年,科技部在南宁市召开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城市安全综合试点课题”工作会议,这是我国第一次把城市公共安全作为一个独立的科技领域而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来自国家安全生产、公安、建设、质监等部门的领导及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它标志着公共安全建设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据了解,科技部从“八五”开始就已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设立研究课题,“十五”期间又设立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重大工业事故与大城市火灾防范及应急技术研究”,针对城市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共性重大技术问题进行联合攻关,开展城市公共安全综合试点。由国家安监局安全科学研究中心主持完成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在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应急预案编制及其关键技术等方面,已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其中,“城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指南”、“城市安全规划与应急辅助决策支持地理信息系统”,已在一些城市应用。
尽管有关部门在城市公共安全科技领域已做了不少的工作,但有关专家认为,由于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科技的基础非常薄弱,公共安全科技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些研究与城市安全保障工作对科技的要求相比,差距还非常大。寻求如何为城市公共安全保障提供科技支撑,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本报记者 郝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