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委书记李亚认为,“城”拉不开框架,就容不下更多居民;“市”没有产业支撑,就难以繁荣。从2006年开始,许昌市就围绕产城融合规划建设了“一带十区二十个产业集群”,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和基础支撑。
城乡一体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记者在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看到:河南阳光实业集团让“躺下的车间立了起来”,高达200多米的车间,亩均投资强度达到400万元;许昌稳润光电LED生产线项目厂房设计为10层,容积率达到3.1;西继电梯节能扶梯项目的两层标准化厂房第一层用于载重量大的装备制造车间,第二层用于电子电器车间,实现了科学利用,节约了土地资源。
在襄城县城南,首山焦化有限公司的煤焦化工循环产业园,从原料煤入洗、矸石制砖、精煤炼焦、化产回收到煤气发电、制氢等过程,
将原煤“吃干榨净”,园区内环境整洁优美。在襄城县城北,投资7亿多元完善了水、电、通信、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初步形成了“两区四园”,即居住区、标准化厂房区和纯电动汽车产业园、光伏产业园、服装鞋业及卫生用品产业园、现代物流园。与此同时,中小学陆续落户,宾馆餐饮医院等服务业相继进驻,产业园提供的1万多个工作岗位为当地农民就业提供了巨大空间。“产城一体化”让村民变居民、农村变社区正在成为现实。
以电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中原电气谷,是许昌市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实现“产城融合”的新载体和城市高端综合体。在这里上班的郭俊涛高兴地说,“电气谷就建在我们村附近,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在家门口就业。现在我父母在家种地,我就近在企业工作,哥哥和嫂子在电气谷生活区开了个服装专卖店,收入高了,生活品质越来越好。”
目前,许昌市装备制造、能源电力、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迅速壮大,十大产业集聚区的工业增加值已超过全市工业企业增加值的一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也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和载体。各产业集聚区完善的基础设施与周边区域的医院、学校、道路、供排水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形成无缝对接,不断提升对产业和人口的吸引力、承载力,10个产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1431家,安置就业人口达1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