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家上学”传递出的教育痛感
时间:2011-09-06 10:06:24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单士兵 

    许多中国家长尤其是城市中的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有诸多不满,认为目前不少教学内容和方式都不能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于是,有些家长用行动表达不满:让孩子在家上学或者进入私人办的学堂。教学阶段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乃至高中。(9月5日《中国青年报》)

    “在家上学”到底是不是好事情,现在实在说不清楚。表面看来,这是对公立学校的一种挑战,姿态绝决,包裹着太多的教育希望。冷静下来想想,这样选择何尝不是太过悲情。毕竟,对现行教育制度与教育模式的彻底不认同,是必须为之付出现实代价的。

    道理最简单不过,公立学校教育模式得到体制认同,更容易与高等教育招生接轨、获得相关文凭。“在家上学”则是另类选择,它注定要经受太多的现实考验,最终也很可能让孩子支付出相关代价,影响到其人生发展。

    “读书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让孩子拥有怎样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会让孩子拥有怎样的未来。没有哪个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事实上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今天,家长也都拼命让孩子往办学软硬件都好的公立学校里挤。

    问题是,依附着陈旧的教育体制,教育模式始终难以走出应试教育的陷阱。公立学校教育太过功利化,很难传递给学生更多有用的知识,输送给学生的文化与价值也偏保守。这一切,都让一些懂得先进教育理念的家长觉得不堪忍受,不愿自己孩子再被陈旧体制捆绑,从而选择“在家上学”来寻求突破。

    事实也证明,“在家上学”可以给孩子传送到在公立学校得不到的文化与价值。只不过,就算“在家上学”有更多的教育理性,是更加符合科学发展,但由于是在与一种强大的制度体系博弈,自然也就难免代价沉重。不论如何,孩子都是无辜的。我们不愿意看到,“在家上学”的孩子,最后得不到制度呵护而陷于艰难。这实际上意味着,我们更应从“在家上学”的无奈选择中,看到当前公立学校教育已经带着一种强大的痛感。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曾说:“教育必须培育人的自我决定能力,不是首先要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当前,必须对公立学校教育内容的片面性、行为的短期性、目标的功利性等痼疾进行彻底疗治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