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大连PX此番总算是涉险过关,然而遍数各地密集布局的炼油和化工项目,其规模和产值大多直指世界级,与之相“呼应”的是,这些项目的危险系数和事故频率也“堪称”世界级。被石化隐患包围的城市越来越多,大连、天津、上海、南京、茂名、惠州等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更是处在这一包围圈的最前沿。也许“梅花”在大连慈悲地饶恕了我们,但谁又能保证,下一次我们能从“梨花”那里得到同样的宽恕?
不需一一罗列,“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故事——准确地说是“事故”,便足够给我们以警示。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导致松花江严重水污染,下游城市哈尔滨等因此停水多日。事件还引起了与俄罗斯间一定程度上的界河污染外交事件,真可谓把“家丑”扬到了国外。
2010年7月28日,江苏南京原南京塑料四厂旧址丙烯管道泄漏爆燃,造成至少13人死亡、120人受伤。中石化虽不是直接涉事方,但该管道内的丙烯正来自于属下的金陵石化公司。这是近年来发生在我国城市居住区内最严重的危化品事故之一。
2011年7月11日,中海油惠州炼油分公司重整生成油塔底泵机械密封泄漏着火,火势一度达到8层楼高,经至少80辆消防车超过13小时的奋战才被扑灭。
高频率的事故背后,是三桶油高密度的产业布局。
在大连,中石油大连石化、大连西太平洋石化的规模均超千万吨。
在天津,中石油1300万吨炼油项目已经奠基,中石化的规模也达到了1250万吨。
在上海,上海石化规模超过1400万吨,上海高桥分公司则是1130万吨。
在南京,温婉的六朝古都也成了重化工的密集之地:金陵石化1300万吨,扬子石化900万吨,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的规模也是紧跟其后。
在惠州,中海油惠炼的年加工能力是1200万吨,而根据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的规划,至“十二五”末,该区的整体炼油能力将达到4000万吨,实现其世界级特大型石化基地的目标。
在连云港,一个巨无霸型的更大炼油项目已经签约,中石化连云港项目产能将超过3200万吨,一举跨越了镇海炼化保持数年的2300万吨的中国纪录。
这些“大手笔”的驱动力,不仅仅是石油巨头逐利的扩张欲望,更有着地方政府的GDP冲动。“投资近百亿建一个PX化工项目,在地方政府眼中,增加税收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还在于拉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中石化新闻发言人黄文生的话即为明证。
我们并不盲目反对石化项目的上马,毕竟国家有需要,市场有需求,但前提是这些项目是安全的,不能破坏环境,更不可危害人身。然而在监督缺失的决策程序下,腰缠资本的各类企业与手握公权的地方政府,必然不会自觉地为维护环境和社会效益,而牺牲其通过潜规则(不经环评,先建后批)就可获得的、充满诱惑力的丰厚利润与GDP前途。于是乎,当一个由台风推出前台的大连PX项目被喊打驱逐之时,遍及各大城市的更多隐患却早已在公众的毫不知情下落地生根,中毒、火灾、爆炸等事故也在悄然滋生。我们真不敢保证,下一个出事的地方不会是您所在的城市:大连,南京,抑或是惠州?
如此罔顾生命的行径何以可大行其道?在这里,我们所竭力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可以被认为没有得到相关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深入认同与坚决落实。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让石化不再围城,让安全不存隐患,除去加强宣贯、严格环评外,更有效的制度性措施则是:保障知情权,举行听证会。道理很简单,事关公众生命安全的问题,当然应由公众自己来决定。
《中国能源报》 (2011-08-22 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