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被认为是宜居城市建设和城市可持续性活力保持不可或缺的资源。然而环境资源又往往是在城市发展初期以“经济发展的必要代价”的名义牺牲的。营口市西市区将自身发展定位于“河海生态宜居区”、“现代商贸休闲区”,并在2010年12月和2011年5月分别荣获“联合国宜居生态城区奖”和“中国最佳投资价值(环境)区”的桂冠。日前,记者特地专访了营口市西市区区长杨永茂,请他谈谈西市区在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上的做法与经验。
城市化:杨区长您好!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西市区的生态环境有何优势?西市区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是如何保护环境的?并将环境优势转化为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做为地方的主要官员,您对我国滨海城市在环境保护方面有何建议?
杨永茂:西市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曾经的商贸繁盛之地,有着较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大自然给我们留下了天然的优美环境,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她。西市区的生态环境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临河临海、三面环水,西市区南依民兴河,北有大辽河,西靠渤海湾,有着天然的水运优势,同时,辽河特大桥的开通,使西市的水陆运输形成网络;二是拥有北方第二大天然湿地,为城区提供天然的氧吧;三是城区环境优美,城市内绿荫环绕,是难得的城市污染小、自然风景秀丽的“绿州”之地。
我们在推动发展的同时,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主城区内以打造服务业为主体,不接受高污染的企业。同时,积极开展绿化和植树造林活动,目前,全区的绿化率已经达到37.27%,人均公共占有绿地10.36平方米。在天然湿地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中,我们先后到全国各大湿地公园进行了考察,感觉到湿地在保护的同时应进行必要的开发,让湿地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秉承上述理念,几年来西市区一直在努力地塑造水在城中、城在水上、水景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滨城景象。良好的环境保护也为我们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在不断上升,各类服务业企业也纷至沓来,西市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在快车道上迈进。
对于滨海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应在滨海城市加大发展旅游和服务业、运输业,而减少高污染企业的入驻,作为地方政府官员,在全力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为子孙留下美好的环境,我们不能吃子孙的饭。
城市化: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往往伴随的是工业化对环境造成的沉重压力,这也是滨海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近些年西市区重视环境保护是否形成了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
杨永茂:我从不认为实现“城市化”就要以牺牲城市环境为代价,我认为完全可以实现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我们西市区也是一直以这样的理念指导实践的。在我区“文化立区、河海兴区、产业强区”的发展战略指导下,你所说的“后发优势”在西市区已经很明显地体现出来了。几年来我们在城市改造中下了很大力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良好的空气质量、绿荫缭绕的城区环境、整洁有序的居民小区、合理的城市规划布局以及产业布局,使西市区的城市功能和城市品味不断提升,一个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市画卷已经展现。
城市化:从西市区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如何在城市规划布局中展现自身特色?
杨永茂:西市区的历史特色和环境特色前面我已经做了简单的介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西市人骄傲的地方,同时,我们这些年的规划也在努力保护着历史留给我们的这些宝贵财富。我们聘请了国内知名高校的设计团队为我们进行了“一园两轴四带五区”的规划,同时,打造了“中国营口——卧龙湾”的地标品牌,并启动了五大城市板块建设。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充分地把西市的人文特色、历史特色、环境特色和产业特色展现出来,打造一个集旅游、休闲、娱乐、生态、宜居于一体的现代化都市区。
城市化:在“河海生态宜居”城市空间建设中,从融资机制、管理机制、土地整理、布局设计等方面,如何体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
杨永茂:我们在城市发展和管理中,集中优势,完善带动,确定以市级公共服务为核心,以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研发为特性的功能定位,努力打造营口城区新兴增长极。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吸纳国内外建设资金,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通过市场化运作,推行“官助民办”、BOT等多种方式,推动新兴业态发展,全力提升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主动对接大区域,接受周边地区的有利辐射,整合已有的自然、产业等优势资源,优化调整,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与现代物流业,通过营口市的整体城市定位与分区定位,明确西市区的发展方向与定位,完善营口市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
城市化:在城市旧城改造、老城区开发中如何将商业运作与城市社会功能结合?在市政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如何体现市区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生保障相结合?
杨永茂:西市区老旧小区、棚户区集中,区委区政府通过加快大桥两侧及辽河两岸的规划开发、城区“退二进三”和实施有史以来最大的棚户区动迁改造等几个途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同时,集中对旧小区进行翻新改造,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仅2010年我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就达到了约10亿元。让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众住得进、住得稳、住得好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最终受益的将是西市的广大群众。
城市化:在一些城市建设中,盲目追求与所谓的国际标准接轨,忽视了城市自身的特色,造成了城市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遗迹的毁坏,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杨永茂:我也去过不少城市,注意到你说的问题。我想,一个城市要首先尊重她的历史和文化,因为这是一个城市的根脉,失去了这些,城市就失去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东拼西凑来的城市,肯定是不自信的城市,也没法展现城市的魅力。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注意在城市建设中继承和发扬历史风貌,我们修复了辽河老街,这里是西市乃至营口历史发展的真实写照,有着丰厚的人文景观,我们将使其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城市化:最后一个问题,您能否谈一下在西市区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都遵循了那些原则?
杨永茂:刚才的回答中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我们把这些原则总结成几条:
一是坚持城市开发与产业开发统筹规划。决不局限于眼前的利益追求,要在大面积城区开发改造中,科学确定城市功能和产业定位,培育出具有长久发展潜力、充满活力的城市经济体系。二是坚持形态建设与功能建设统筹规划。把城市形象改造与城市基础功能、社会事业功能和生态环境功能等进行综合规划、合理布局、整体实施,使城市更具现代魅力。三是坚持中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统筹规划。注重拓展城市空间,向河向海靠近,拉大建设框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是坚持建新与修旧统筹规划。在新片区开发的同时,要将可留的老旧小区整修改造,促进整区协调发展。五是坚持引进和退出统筹规划。加快主街主路两侧开发改造,形成高端城市骨架;加快主城区“退二进三”、“退三进三”更迭进程,提升建筑和业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