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王胜军:中央保障房建设有必要性可行性 并非“大跃进”
时间:2011-08-10 11:34:49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8月8日电 (记者 陈叶军)今天上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发展司住房改革处处长王胜军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就保障房建设等热点问题与网民在线交流。

  网友余乐表示,有人说保障房建设是一窝风,是大跃进,如何看待这一言论?对此,王胜军表示,中央大规模推进保障房建设这项大工程,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王胜军说,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是中央惠民生、促发展、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改善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建设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城镇居民的总体住房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到去年底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1.6平方米,但同时由于一些家庭收入比较低、住房状况比较差,但自身又不具备通过市场改善居住条件的能力,特别是一些群众还住在棚户区,设施比较简陋,房屋陈旧,有的还存在安全隐患。一些新就业的职工也面临阶段性的住房困难,还有许多外来的务工人员为城市发展做了很大贡献,但他们的住房问题也比较突出。

  住房是民生最主要的内容,只有把住房问题解决了,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为了妥善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2007年中央部署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工作,2008年在应对
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央出台的一揽子措施当中,保障性住房建设排在第一项,2009年保障性住房建设量为300多万套,2010年达到500多万套,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全年的建设任务量是1000万套,应当说建设规模是逐年提高的。

  王胜军指出,中央之所以大规模推进保障房建设这项工程,既考虑了必要性,也考虑了可行性。

  从必要性角度来看,一个最基本的情况就是我们国家整体的城镇住房供需矛盾还存在,住房总量不足仍是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加快增加住房供应。尤其是要看到在城市住房中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中小户型的住房数量相对不足,而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既可以缓解住房供需紧张的关系,又可以调节住房供应结构,从而尽快满足城镇低收入家庭、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等住房困难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这件事情早做比晚做好。

  从可行性角度来看,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财政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具备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基本条件,有必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切实履行好政府的住房保障职能。我们也做过其他一些分析,包括施工能力、土地供应、建材供应,这些方面都能够支撑按时完成好既定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

  从保障性住房建设实际效果来看,通过近几年大规模的推进,很多群众住进了保障房,改善了住房条件,得到了实惠,但仍有许多居民在翘首以盼。要尽快解决他们的住房困难问题,就必须尽最大努力提供更多的保障性住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