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京沪高铁推动中小城市分化,中国经济格局将改写
时间:2011-08-08 16:33:36  来源:南方日报 
随着京沪高铁的开通,沿线城市分工将进一步细化,济南、南京、徐州等将发展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包括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枣庄、济宁、蚌埠等将更多发挥其在劳动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业。


  京沪高铁开通,新闻热点不断。除了最近两天京沪高铁发生故障,1小时断电停车两次的消息淹没在网友乱飞的板砖和口水中之外,“高铁经济带”、高铁掀起“造城运动”也成为网上网下的热门话题。


  诚然,全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为沿线城市带来了客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了沿线中小城市的发展,也即将改变中国中小城市的发展格局。


  南方日报记者用一周时间实地走访京沪高铁沿线城市,看到高铁沿线的很多车站都是京沪高铁开通之后才投入使用的。记者了解到,在沿线中小城市中,除北京、上海和廊坊外,其他站点均不是该城市的主站,而是新建的车站。


  这些新建车站不仅仅是为京沪高铁而建,更多的是,地方政府希望借京沪高铁契机构建一个围绕高铁站的新开发区。目前,京沪高铁沿线城市已有16座围绕高铁站的新城开始动工。


  南京南站野心勃勃


  南京南站启用,大量的人流将带来大量的资金流,支撑起周边地区的商业配套。有专家称,南站地区将来会和南京老城、河西形成金三角的新局面


  6月30日,下午3点,乘坐由北京南站开往上海虹桥的京沪高铁首发车G154次列车,南方日报记者从北京到南京南站只用了3小时59分钟。


  置身这座目前为止亚洲最大的火车站里,犹如置身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作为京沪高铁五大客运枢纽之一的南京南站,占地约2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建成的功能完善、设施先进、节能环保的现代化大型铁路综合枢纽之一,也是亚洲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


  记者查阅《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看到未来5年对于南京交通体系的要求是,建成京沪高速铁路、宁杭城际、宁安城际和宁启复线铁路,构建沪宁杭合“1小时交通圈”,建成铁路南京南站,初步形成国家级特大型铁路枢纽。


  正因为有如此巨大的辐射力,才驱使很多人看中南京南站的商机,周边的房价也随之攀升。其实,早在2009年,南京南站要建成亚洲最大的交通枢纽的消息一经公布,高铁沿线附近房价随即迅速上窜。


  在南京金陵石油化工设计院工作的李小姐就是其中的活跃分子。2009年7月,她以6500元/平方米的价格在南京南站某小区买了一套100平方米住房,年底,房价就窜升到了1万元/平方米。而最近,又涨到了1.4万元/平方米。


  据搜房网数据监控中心统计,今年上半年南京218家在售楼盘,平均房价上涨2.1%。而城南板块凭借南京南站开通的利好,房价上涨3.96%,位居南京八大板块之首。


  房价的上涨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地方政府在南京南站构建新城计划的“正确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高铁周边经济发展更为乐观。


  铺开一张南京地图,可以看到,南京南站地处南京城市四大板块的中心,其北部是主城区,南部是江宁新城,西边是河西奥体及奥南板块,城东是大校场地块“智慧新城”。南京南站的建立,将加强主城区与江宁新城之间的交流,盘活南部资源。


  南京南站地区在规划之初就定位很高。南京房地产开发建设促进会秘书长张辉介绍,这个区域将来会和南京老城、河西形成金三角的新局面。而在这个板块中,高铁南站无疑就是核心,大量的人流将带来大量资金流,支撑起周边地区的商业配套。


  高铁新城地价飞涨


  高铁新无锡站大大拉近锡东新城与无锡中心城区的距离,区域地块价值也会进一步上升。短短3年时间,锡东新城的地价已上涨了3倍多。


  南京南站的红火,不是特例。高铁沿线城市中,已有16个城市开始动工建立新城。距离南京175公里的无锡,也已经出台明确的高铁新城建设规划。


  2009年1月8日,《关于加快锡东新城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颁布,不仅标志着锡东新城建设大幕拉开,也意味着锡东新城作为无锡“新城建设”战略主阵地之一的重要地位由此确立。


  “细数从南到北的京沪高铁站,几乎每个城市都有高铁规划,但超过30平方公里的很少,除了京、沪两头,没有哪个城市有如此大的魄力”,无锡锡东新城高铁商务区管委会副主任周维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很是自豪。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