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曝光麦当劳密云鼓楼餐厅现包装破损的汉堡原料面包,包装内水汽蒸腾。麦当劳有关负责人随后表示该批次面包已被处理,决不使用,并已对该餐厅进行严肃处理。专家表示汉堡包装破损可能会滋生出大量微生物,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8月2日《京华时报》)
继肯德基“豆浆门”事件后,麦当劳又成为了新闻的主角,除了麦当劳北京密云鼓楼餐厅原料运输管理混乱之外,另有媒体曝出长沙麦当劳鸡翅吃出“活蛆”,之前在3月份,还有媒体曝出重庆沃尔玛发生过期板鸭油炸后当熟食卖事件,而去年沃尔玛与家乐福等超市巨头屡屡上演“价格戏法”,欺诈消费者,这一系列的事件令人对“洋品牌”的形象大失所望。
在消费者心目中,这些“洋品牌”曾经都是品质与信誉的保证,甚至连“达芬奇”之类的“伪洋品牌”,也是借着“洋品牌”的光环欺骗消费者。然而,“洋品牌”的自甘坠落,打破了“洋品牌”不存在问题的“神话”。消费者不禁要问:这些在国外言行举止颇为规范的“乖孩子”,咋一到中国就“变坏”了?
“洋品牌”的这些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了诚信的商业准则,也与其企业的宗旨相去甚远。然而,诚信不光只依靠商家的道德自律,更在于市场秩序的完善。比如,在价格欺诈方面,欧州一瓶售价1欧元的矿泉水没标价被执法人员发现,就有可能就被罚两万多欧元,更别说实施欺诈行为了。而在食品安全方面,在美国即便是炸油条,所用的油也只能使用一次,如果国内能有如此严格的规定,曝晒的面包以及生蛆的鸡翅又怎会出现呢?
“洋品牌”的自甘堕落、道德沦丧,是一张可以检验出市场环境“PH值”的试纸:一方面现行的法律法规没有足够的威慑力,企业的违法成本实在是太低,比对条文过粗、消费者权益维护途径单一等,往往使企业对不诚信行为心存侥幸;另一方面现行的市场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手段,除了罚款,似乎束手无策。所以,无论是肯德基“豆浆门”的欺骗,还是麦当劳的违规操作,除了消费者的口诛笔伐之外,鲜有适用的法规予以严惩。
对“洋品牌”集体堕落的趋势,如若只是局限于个案处罚,而不反思“洋品牌”敢于违法的背后原因,恐怕不足以震慑更多的“洋品牌”相继入“门”,如果投机取巧、不诚信行为成为更多企业的选择,那将不仅是“洋品牌”的悲哀,更是国人的隐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