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对广东社会建设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明晰的部署。
面对广东社会建设的现状,汪洋书记不遮掩、不推脱,明确指出与经济建设相比,我省社会建设是滞后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建设存在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广东虽然是中国经济建设领域的排头兵,但这并不意味着广东天然就是中国社会建设的排头兵。在社会建设领域引领中国,这是我们的目标和理想,并非已经成为现实。
一个没有理想的地区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没有追求的地区是必将没落的。广东在经济领域实现了很多理想,经济总量超过了新加坡,但这仅仅是经济总量上实现了超越,其他方面呢?一俊不足以遮百丑。广东的人均GDP还不那么高,社会建设还不那么到位,人民群众并非毫无怨言,怎么办?只能靠实干。因为理想和追求不是靠挂在嘴边就能达致,必须要有思想的解放和切实的改革。这就是说,实干不是盲目地干,不是蛮干,而应当突破传统思维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条条框框,干出新意来,干出人民群众所需要的好的体制来。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在经济建设领域也曾经遇见这样或那样的体制束缚,也曾经面临“社会主义花苗”还是“资本主义毒草”的质问,这都很正常。如果说现在广东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是完美无缺了,已经是创新四溢了,这不是现实,而是在披“皇帝的新衣”。换言之,广东当前在社会管理体制领域仍然存在诸多的体制障碍,存在不少掣肘,不仅滞后于经济建设,也还远远未达到人民群众的期望。
汪洋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思维观念要真正实现从过去的革命党向现在的执政党转变,从“依靠群众打天下”到“依靠群众治天下”转变。执政党就要干为长期执政夯实基础的事。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穷民穷,根基不牢;但社会建设搞不上去,群众怨气重,光有经济总量也可能还是“顶不顺”。北非及中东一些国家并非穷国,经济总量也不低,富人也不少,但贫富差距过大,社会福利淡化,社会建设虚化,结果群众怨气长期积累,一朝爆发便导致社会动荡乃至于政权变更。苏东的教训、北非的教训都值得我们汲取。社会管理体制滞后,社会建设难免乱套,社会矛盾也会淤积爆发。潮州事件和新塘事件的教训深刻,表面上看起来这些事件都有其直接原因,但在深层次矛盾上,往往都是社会管理体制滞后于社会发展引起的。只有把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两条腿”都搞好了,执政根基才能得到真正巩固。
广东的社会建设究竟该怎么搞?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给出了鲜明的指导思想。广东是一方有着丰富改革经验的热土,曾经拥有一批在经济体制改革领域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改革先贤,在改革舆论、改革基础上都拥有大批公民。这是广东能够搞好社会建设的历史及人脉优势。
当前,关键还是需要政府转变职能,要从“万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不可否认,我国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经济建设型政府,许多职能都是围绕经济建设展开的。经济建设当然要搞,但政府不应是经济建设的主体,而是引导者、掌舵者。政府应当集中精力,更多的是创造平台和制定政策,而不是具体参与经济的运行。让社会来处理社会建设的事情,政府不会因此丧失掌控力,而是可以通过对社会参与主体的监管而达到对社会全局的控制,并促进社会力量的生长。
正是由于长期把精力集中于经济建设,我们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制度设计还很落后,缺乏全面、长远和系统的制度设计。我们必须吸取和借鉴国内外的经验与教训,结合广东实际,化堵为疏,走出社会管理的新路子。只有体制机制理顺了、先进了,我们才可能在社会建设领域取得真正丰硕的成果,广东也才可能争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