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北京:建世界城市当善于社会建设
时间:2011-07-19 11:02:30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毛颖颖  

        社会建设的北京样本,就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高度重视社会建设,积极改善民生,让广大民众分享经济发展红利。

        城乡养老、医保实现全覆盖,惠及1270万人;不少社区居民吃喝玩乐、办事求助,尽享一刻钟服务圈便利;数以千计的大学生社工服务城乡大众;政府出资1亿元购买300项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近年来,北京的社会建设不断有新突破,让首都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走出了一条具有首都特色的新路。

        对北京这座常住人口逼近两千万、流动人口超千万的国际化大都市来说,社会的发展变化,不只是量的极大扩充,更是质的跨时代飞跃。在这里,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大量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70%以上的单位、人群处在老体制之外的社会领域。面对现代化所造就的这样一个全新社会格局,社会建设就像一张白纸,充满了空白,也充满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社会建设需要创新,这已经是共识。但需要怎样的创新?如何找到符合现实和公众需求的创新路径?北京市在这方面作出了不懈探索。从目前看,北京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有两大突出亮点。在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率先在全国组建党的社会工作委员会、政府的社会建设办公室,合署办公;出台“1+4+X”系列文件,初步形成新的政策体系框架。这说明北京的社会建设,从一开始就注重顶层设计、系统规划,体现了鲜明的制度理性。

        在社会建设实施方面,大胆引入和培育社会力量,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公益组织的作用,致力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工队伍,鼓励志愿服务常态化,等等。这一系列举措,说明北京的社会建设具有充分的公众参与性,正在形成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和建设新格局。

        从计划时代的单位管理,走向市场时代的社会管理,其中要经历的意识转变、改革阵痛、利益调整等是不言而喻的。老体制不适用了,新的体制犹未成熟,青黄不接的阶段,正是风险和机遇同时上升的时候。改革者以怎样的方式和智慧穿越这个特殊时期,关乎改革的成败。在这方面,北京社会建设采取的循序渐进思路同样很有价值。

        面对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的目标,北京采取了分步实施的方案。先建房、后迁居,先把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建立起来,在此基础上,先让同类别、同性质的社会组织跟相关枢纽型社会组织挂钩,像属于科技的和科协挂钩,属于文化的和文联挂钩,先建立工作联系,把工作做起来,最后,再根据条件成熟的程度,逐步实现与原行政部门脱钩。事实证明,这种思路和做法符合现阶段客观条件,不急功近利,而是稳妥推进,也符合社会建设自身规律。

        北京是中国首善之区,也是了解中国的一个最好样本。北京面临的社会发展形势、社会建设挑战,其实也是中国城市在高速现代化进程中,普遍面对的时代新课题。社会建设的北京样本,就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高度重视社会建设,积极改善民生,让广大民众分享经济发展红利。而这正与“包容性增长”的精神相互呼应,它启示人们:勇于并且善于进行社会建设的城市,才是真正具有博大胸怀的世界城市。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