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报告对2011年北京社会建设提出建议:抓紧制定社会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重点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建立工资与经济增长的联动机制,谨慎对待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问题,警惕住房价格的报复性上涨。
人口
对具备条件外地人口发居住证
报告指出,人口问题是“十二五”期间北京面临的首要问题。“十二五”期间,按照每年常住人口增长60万的数字,如不采取必要的政策,未来5年北京人口将达2260万。除了总量,北京的人口结构也不平衡,61.5%的常住人口集中在“城六区”,“城六区”的人口密度达7837人/平方千米,超过世界上以人口密集著称的伦敦和巴黎。但整个城域上,北京人口密度仅为995人/平方千米。此外,近年来,北京市流动人口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年均增长70万。这种增长势头可能还将延续至少20年。
目前北京城市中心区过多地集中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服务等功能,吸引了大量人口就业、购物、休闲、办理公务等,人口过度集中也是造成北京交通拥堵等问题的根源。此外,急剧膨胀的流动人口规模,将给北京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带来严峻挑战,人口的无序流动造成城市秩序混乱、公共资源不足、治安形势严峻等。流动人口的无序居住造成房屋租赁市场混乱,城乡结合部违章建设大量存在。
报告认为,从目前的形势看,“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实行更加严格的人口管控政策,由于北京户籍对外地常住人口放开的空间有限,进京指标也会受到严格控制。北京将采取多种手段调控人口的无序流入,通过调整人口布局来加强城市人口的容纳能力,在城市功能布局上改变目前的“单中心”布局,通过“多中心”格局拉大北京的城市框架,人口和部分产业功能将随之外移。对外来人口,北京将采取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对具备条件的外地人口实行居住证制度。
交通
四环内步行千米到地铁
报告指出,近年来,北京市为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采用了限行、限购、限号、错峰等不同的治堵手段,但成效并不显著。
“十二五”期间,北京采取多种手段解决交通拥堵难题,如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实现地铁1、2号线等5条线路两分钟最小发车间隔;建成6号线、10号线二期、14号线等10条地铁线路。实现“四环内市民步行不超过1000米就可到达地铁站”。届时,地铁日客运量将达1000万人次。
中心城区将重点建设地面公交快速通勤系统,施划170千米公交专用道,增加公交吸引力。另外大力落实公交优先战略,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力争达到50%。用征收拥堵费、增加中心城区停车费等手段改善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
住房
“十二五”北京可能会征收房产税
“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建设、收购包括公租房、限价房在内的各类政策性住房100万套。新开工建设住房中,保障性住房将占到60%,公租房将占到公开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的60%。对于房价增长过快,“十二五”期间,北京可能会借鉴上海、重庆等地做法征收房产税。
报告称,如果未来北京还面临房价大幅上涨的压力,不排除有更加严厉的管控措施出台。但由于北京土地、建材、人力等价格的上涨,再加上外来人口的增长,预计“十二五”期间北京整体房价仍将保持缓慢的上涨势头。
保障
未来5年170.65亿元用于民生工程
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北京将更加注重解决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人口老龄化等焦点问题。根据规划未来5年有170.65亿元用于建设38项民生工程,涉及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社会救助等七大系列。“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实现社会保障人群全覆盖,社会保障卡覆盖所有参保人群。
教育方面,北京将新建和改扩建600所幼儿园,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体制。增加优质高中教育资源。
公共卫生医疗方面,“十二五”期间,北京将使全市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全面推进公费医疗制度改革,今年全市45万名公费医疗人员将全部纳入职工医疗保险体系。
收入
北京收入水平与上海比差距扩大
报告显示,一直以来,北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略低于上海。“十一五”期间,这一差距有所扩大。工资性收入增长变慢是北京收入增长慢于上海的原因所在。此外,北京居民的耐用品拥有量低于上海,但汽车拥有量远超上海。
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北京社会建设面临的挑战,除了上述人口、交通、住房等问题外,还包括社会公平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现有的社会管理手段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复杂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