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12月1日发布了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发改委、科技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联合印发的《福建省“十四五”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对“十四五”期间全省农业绿色发展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和具体安排。这是福建省首部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
规划指出,当前,福建农业绿色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其一,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还不深入。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发展农业生产与保护生态环境对立的问题仍然存在,农业生产还没有从单纯追求产量真正转向数量质量并重上来。其二。农业生产方式仍然较粗放。农业主要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仍未根本改变,耕地用养结合还不充分,土壤退化问题仍然突出,绿色技术集成创新不够。其三,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还不足。农产品多而不优,品牌杂而不亮,绿色标准体系还不健全,全产业链绿色转型任务繁重,还不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其四,绿色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健全。绿色生态的政策激励机制还不完善,与农业绿色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督考核机制还不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尚未形成。
在看到挑战的同时,规划也提出了福建农业绿色发展的机遇。其一,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多资源要素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聚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以绿色为导向的农业支持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将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其二,市场空间不断拓展。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显现,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更加健全,绿色优质农产品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绿色生态建设投资带动效应不断释放,将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其三,科技革命不断演进。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深入发展,农业绿色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有望逐步破解,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绿色发展技术模式集成推广,将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其四,主体带动不断强化。绿色生产技术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广泛应用,面向小农户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绿色品种、技术、装备和投入品逐步走进千家万户,将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农业绿色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一批绿色导向的集成技术和发展模式广泛应用,一套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基本建立,一批绿色生态的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资源、生产、产品、碳汇和制度“五个绿色”目标全面实现。
规划提出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加强补充耕地监管,严格实行补充耕地储备库“耕地数量、质量、产能”三项指标核销制,落实耕地占补数量、质量双平衡。巩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严格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严禁违规占用耕地造林绿化、挖湖造景、从事非农建设等,坚持耕地利用优先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控“非粮化”。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集中力量打造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绿色生态农田,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300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4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5万亩。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增施有机肥,推广种植绿肥还田,实施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开展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体系,科学布设耕地监测点,推动耕地质量监测信息化改造提升。
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坚持分类分区治理,集成推广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治理修复等技术,有序推进退化耕地治理。在土壤pH值小于5.5的酸性耕地,集成推广施用土壤调理剂、绿肥还田等技术模式,逐步实现酸化耕地降酸改良。增施有机肥,鼓励企业就近利用有机资源生产有机肥料,消纳当地畜禽粪污资源。科学合理施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实现有机无机相结合,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加强种植绿肥还田,充分利用冬闲田,鼓励恢复发展冬种紫云英,积极推进果园、茶园套种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