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26 19:39:10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陈红艳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入海口考察时语重心长的说,“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保护是前提,要有始有终、锲而不舍抓好黄河生态保护工作。”
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他再次强调,新时代,我们要把保护治理母亲河这篇文章继续做好。沿黄河省区要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每次谈及黄河,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提到“保护”二字。他一再强调,沿黄河开发建设必须守住生态保护这条红线。
那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体现在哪?
生态优先“量水而行”
九曲黄河十八弯,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横跨东中西部,全长5464公里。作为仅次于长江的中国第二长河,黄河流域西接昆仑、北抵阴山、南倚秦岭、东临渤海,覆盖范围广阔。
《纲要》在水资源方面着墨最多,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维持黄河生命健康。
黄河是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难度最大、水害严重的河流之一,历史上曾“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洪涝灾害波及范围北达天津、南抵江淮。从大禹治水到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时期“瓠子堵口”到清康熙帝时期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新中国成立至今,70年不决口,20年不断流,先后抵御12次大洪水。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一直“体弱多病”,生态本底差,沿黄各省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正如《纲要》所概括的,黄河还存在五个“最大”:
1.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
2.黄河流域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脆弱。
3.黄河流域最大的威胁是洪水。
4.黄河流域最大的短板是高质量发展不充分。
5.黄河流域最大的弱项是民生发展不足。
黄河流域与长江经济带流经多个富庶地区、且坐拥黄金航道不同,黄河流域受地理条件等制约,沿黄各省区经济联系度历来不高。
因此,在定位上,与其他国家战略有着明显区别。京津冀、大湾区、长三角作为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主要聚焦于高质量发展,经济和创新是第一位的。而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则将生态优先放在第一位。
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生态建设重点各有不同,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
《纲要》指出:做强粮食和能源基地,因地施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极,打造开放通道枢纽,带动全流域高质量发展。
显然,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沿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具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战略意义。
更关键的是,作为横贯中国9个省区的黄河流域国家战略,不仅关乎生态安全,也关乎“缩小南北方发展差距、促进民生改善的战略需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一轴两区五极”
如何促进黄河流域经济发展?
根据《纲要》,构建形成黄河流域“一轴两区五极”的发展动力格局,促进地区间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一轴”:是指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大通道,串联上中下游和新型城市群,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创新为主要动能的现代化经济廊道,是黄河流域参与全国及国际经济分工的主体。
“两区”:是指以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平原为主要载体的粮食主产区。山西、鄂尔多斯盆地为主的能源富集区,加快农业、能源现代化发展。
“五极”:是指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兰州-西宁城市群等,是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和黄河流域人口、生产力布局的主要载体。
从《纲要》看,“两区”是粮食主产区、能源富集区。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和能源基地。粮食和肉类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资源储量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与此同时,内蒙古、山西作为能源大省的重要性得到凸显。
这里着重看一下“五极”的未来发展。
“十四五”规划布局了19个国家级城市群,在黄河流域战略内就有5个: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兰州-西宁城市群。
从《纲要》来看,在战略布局中提出“五极”的同时,在“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部分,还明确要构建济南经郑州至西安、兰州、西宁的“一字型”东西向大通道。其中,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西安、郑州,以及GDP万亿城市济南,最有竞争力的“种子选手”。
对其未来发展的描绘《纲要》中笔墨颇多:
1、增强郑州、西安、呼和浩特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功能。
2、加快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和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提升济南、呼和浩特、太原、银川、兰州、西宁等区域枢纽机场功能。
3、支持兰州新区、西咸新区等国家级新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做精做强主导产业。
4、推动西宁至成都、西安至十堰、重庆至西安等铁路重大项目实施。
5、支持西安、洛阳、开封、大同等城市保护和完善历史风貌特色。
6、培育西安、郑州等中欧班列枢纽城市,发展依托班列的外向型经济。
7、支持西安、郑州、济南等沿黄大城市建立对接国际规则标准,建设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
8、深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经济协作,建设郑州、洛阳、西安高质量发展合作带。
在《纲要》中,西安被提及12次,郑州9次,济南4次。这份25000余字的《纲要》,明确提出要“培育经济增长极,打造开放通道枢纽,带动全流域高质量发展”。
多圈发展
从上游进入中游,黄河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等地如弓般拉出一个全长830公里的“几”字弯。黄河九曲,这一最大的“几”字弯物阜民丰,文化灿烂,经济总量占内蒙古自治区六成以上。
黄河“几”字弯即黄河流经甘宁蒙陕晋五省区所形成的“几”字弯”地带,包括白银、庆阳、吴忠、中卫、银川、石嘴山、乌海、巴彦淖尔、阿拉善、包头、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二连浩特、榆林、延安、大同、朔州、忻州、吕梁、临汾20盟市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在这一战略下,黄河“几”字弯都市圈概念列入“五极”之中。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包括宁夏沿黄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太原城市群——太原、呼和浩特、银川,三个省会城市鼎足而立“几”字弯外,和弯内的榆林、鄂尔多斯撑起都市群。其中,呼和浩特、包头位于正北方向,还有巴彦淖尔、乌海等城市众星拱月。
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9 年,黄河“几”字弯区域GDP年均增长率虽然达到8. 77%,但是四个核心城市——太原、呼和浩特、包头、银川的GDP占比却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太原主要辐射朔州、忻州、吕梁,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互为辐射。银川辐射吴忠、中卫、石嘴山、乌海。现阶段黄河“几”字弯核心城市规模小,辐射作用有限,基本就在本省。
而且,黄河“几”字弯区域的产业结构以传统资源密集型为主,呈现明显的重化工倾向。第二产业占比较高,主导产业同质化强。
2008年-2019 年,二产和三产增加值从6368. 84亿元、3980. 59亿元分别增加到13263. 27亿元、12930. 85亿元,名义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6. 90%、11. 31%。各地都将能源和化工特别是煤化工作为产业转型重点,以鄂尔多斯、包头、乌海、大同、忻州、吕梁、临汾、榆林、延安、庆阳、吴忠、石嘴山12座典型资源型城市为例来看,2013-2018年化工产品产量由1.1亿吨增长到1.6亿吨,增长45%。
由于黄河“几”字弯多为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敏感。对此,有学者提出围绕中心城市构建梯次渐进发展格局。
1、“几”字弯区域亟需培育太原都市圈和呼包鄂榆都市圈,优先发挥银川、榆林、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5个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构建“多圈联动”格局。渐次培育延安、临汾、吕梁、大同、朔州5个次中心城市。
2、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建设老工业基地转型示范区。
3、逐步完善各类城市功能,形成核心城市与中小城市利益合作共享。
对“几”字弯的发展,中旅联执行总裁吴琼也表达了自己的看,黄河“几”字湾都市圈在兼顾生态保护的同时,也需要差异化发展,可以依托黄河“几”字弯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通过旅游带动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实际上,黄河“几”字弯的文化资源更为丰富。
在“几”字弯顶部的巴彦淖尔市,既能看到郁郁葱葱的良田,又能欣赏流金溢彩的向日葵花海。
5省区既有以黄河文化、伏羲文化和河洛文化等文化血脉为代表的中华五千年文明,以黄河景观为代表的自然文化景观,又有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和以十三朝古都西安为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
“几”字弯是黄河的中间段,作为黄河主干和脊梁,它的作用、贡献、重要性离不开整条黄河,同样其开发利用也离不开黄河上中下游。
在《纲要》中有这样的阐述:强化黄河“几”字弯地区至北京、天津大通道建设,推进雄安至忻州、天津至潍坊(烟台)等铁路建设,快捷连通黄河流域和京津冀地区。加强黄河流域与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互联互通。
可见,黄河“几”字弯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