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如何保障“保障房”
时间:2011-07-07 14:22:41  来源:胡舒立的博客  作者:胡舒立 

  关键是对地方政府建设保障房要有有效且可核查的激励机制

  新春将至,民生安乐备受关注,一方面是屡经“调控”却涨势不减的商品房价饱受抨击,一方面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再引热议。虽然早在1998年房改之初,保障性住房即已列入政府工作日程,但十余年来进展有限,而近期以来人们觉得似乎“动真格了”。果然如此吗?

  应当承认,政府正在付出更大努力。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领导人密集表态,保障房建设频现中央和地方政府重要文件,也成为 “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新年伊始,声势继续扩大。2011年1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上指出,各级政府要增加投入,保障土地供应,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并抓紧建立保障性住房使用、运营、退出等管理制度。国土资源部部长也表示,确保2011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正在召开的各地“两会”更不断传来保障房建设加力的消息。

  这些进展令人欣慰。不过,我们更关心确保保障房顺利推出的制度安排。在这里,恰当合理的制度安排,意味着抓住建设资金充足、配置程序透明、运作管理规范等关键环节,意味着搞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以此谨防保障房建设成为变形的“政绩运动”,使期待住房的“蜗居”者不再空等失望。

  中国住房体制建立和政策体系完善已经多年探索,有经验更有教训。目前历史“欠账”还是太多。2010年开工数和今年的计划开工数均表明,保障房建设虽增速可观,但毕竟基数太低,远远不能满足居民所需。各级政府理当充分估计到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切忌浮夸,以虚充实,导致政府规划与居民真实需求脱节;或者以次充好,重建设轻管理,最终留下令人遗憾甚或滋生腐败的“面子工程”。

  为此,政府必须通过透明运作,给公众吃一颗“定心丸”。有观察人士已经对2011年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的目标提出质疑。新建商品住宅套数最多的2009年亦仅达到约600万套,因此,这个今年保障房建设任务若是不含“水分”地完成,无论土地供应还是配套资金都面临巨大的困难。

  有研究机构提出,1000万套相比2010年的580万套增量可观,估计投资规模超过1.3万亿元。这个数字已接近过去五年全国年均土地出让金总收入。倘如此规模的投资真能兑现,意味着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的绝大部分将用于保障安居工程,亦或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向银行大规模贷款,两条路是否行得通令人存疑。其实,现有的保障房存量也是一笔“糊涂账”,至今没有完整清晰的数字。政府有义务对这些关切答疑解惑,让这一惠民工程成为“透明工程”。

  当前,保障房建设欲真正实现其保障民生,稳定社会与调节经济等政策效果,亟待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要为地方政府建设保障房建立有效且可核查的激励机制。多年来,保障房建设“口惠而实不至”,直接原因就是地方政府消极应付。为此,需要从政绩考核、财税体制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等入手,长期措施与短期措施并举,让地方政府在保障房建设上言行一致,并对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上弄虚作假的官员实施问责。

  ——尽快建立全国性住房信息系统和个人信用与收入信息系统,并制定完善住房保障中长期规划。“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快住房信息系统建设”。高效详实的基础数据系统,不但是政府科学制定中长期规划的信息根据,更是将来住房保障从“补砖头”发展到“补人头”的制度条件。

  ——明确财政资金是住房保障的主要资金来源,开征房地产税的地区应明确这项税收收入用于住房保障,优先支持公租房建设。在中央财政预算中,应安排住房保障资金总规模和固定的比例,这也是发达国家的经验。

  —在辨明误区、厘清思路的基础上,《住房保障法》应加快研究制定,为制定、实施政策提供法律依据,为居民享受住房权益提供法律保障,也有利于明确各级政府、各部门的责任。同时,注重学习国外经验,总结各地保障房的建设、分配以及管理经验,并适时加以推广。

  ——各地方政府应广泛征求意见并充分论证,发挥公众参与和监督的作用。保障房建设从规划建设到分配管理,都应置于公开透明的环境之中,中央政府可考虑每年编制相关白皮书。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公信力的来源。

  保障房建设关系国计民生,既考验政府执政能力,也推动它向服务性政府转型。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