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日开通的京沪高铁将原先拟定的380公里时速降为302公里,并拆除豪华座椅,以更贴近普通消费者的需求。与此同时,武广、沪杭、沪宁等多条高铁也已开始降低运营时速,列车最高时速也从350公里调整到了300公里和250公里左右。
高铁运营时速的调整,是有关部门从实际出发的一种积极表现。通过适度降低运营时速与简化内部设置等途径,为旅客提供更为实惠的高铁票价,也是向着“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应有回归。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迅速发展,高铁的运营时速也越来越快。这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旅客旅途时间,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铁的运营安全系数。而且为了加快高铁运营时速,还相应减少了普通列车的车次安排与高铁停靠站点,导致不少旅客不得已选择乘坐昂贵的高铁,发出“被高铁”的抱怨。
其实,发展包括高铁在内的铁路事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改善出行质量的愿望与要求,是为了能让更多的民众享受到越来越优质与实惠的现代化铁路运输服务。所以,高速铁路的发展可以适度超前,但是不能过度超前,相关票价不应超出大多数民众的承受能力。唯有从实际出发,通过适度降低运营时速与内部设置豪华程度等途径,将高铁票价制定在与大多数民众消费能力相适应的程度,才能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铁路“以旅客为本”的发展理念。
从高铁速度的调整,笔者联想到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调整为7%,这也是从实际出发的战略调整。尽管增长速度放慢,但7%的速度仍然使我国经济总量在不断增加,而且是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增长。也就是说,在今后5年以至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我国将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真正使中国的经济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着重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效益。
社会发展是呈螺旋式的,在发展进程中必然有“快”有“慢”。要辨证地看待“快”与“慢”这一对矛盾。经济的发展和其他事物一样,不可能是直线、匀速发展,会有时快些,有时慢些,永远呈高速发展是不可能的。对于中国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必要的,但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快”不等同于急躁、冒进。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一味求快,必将“弓满弦断”,带来适得其反的后果,上世纪的“大跃进”就是教训。我国经济要保持持续较快的增长,就必须以“好”为前提求“快”,其中不乏张弛有度的战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