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蔡志洲:调整最终需求优先顺序
时间:2011-06-24 09:18: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079278a30b90ecfd02a14b4ead744cb3.jpg

  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首先以GDP翻两番为目标,提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数量标准。在此之后,中国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保持了长达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这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现在,从经济规模上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从发展水平上看,已经由一个贫穷落后的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为中等收入水平的、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力的发展中国家。如果说在此之前,中国在赶超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把规模做大,那么从现在起,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则更为重要。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尤其是改变经济增长中最终需求的优先顺序,对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经济增长中最终需求的优先顺序和矛盾

  对于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从生产领域看,主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如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渐进的市场化过程和改善政府宏观管理)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并合理配置资源;而从需求领域看,就是发展以出口带动的外向型经济、增加积累和扩大投资、改善人民生活和消费水平。从投入产出表来考察,国民经济活动就是通过进口、中间投入及创造增加值,来提供货币和服务满足最终消费、投资和出口的过程。2000—2009年,我国按现价计算的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9%、11.6%、18.8%和19.1%。而从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看,GDP增长率达到了9.7%,出口同比增长26.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3%。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实现经济起飞并保持以后的高速发展,增加积累和扩大投资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扩大投资,才能实现由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的转化,实现加速增长。但对于落后的封闭经济来说,靠自身积累取得超常规发展是很困难的,因此,发展外向型经济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过去20年最终需求增长的优先顺序中,外向型经济是首选;其次是投资,深圳、上海、北京、宁波的发展都是投资驱动的,而不是消费驱动出来的。因此,地方政府尤其是发展较慢的地方的所谓投资冲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从全国的情况看,发达地区的投资没有降下来,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又在上升,这样,加速的投资扩张会继续下去。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想继续保持高增长,只有不断扩大出口和增加投资在GDP中的份额,而消费的份额会不断降低。这就意味着,在GDP和最终需求总量增长率不变的情况下,消费增长率是递减的,经济增长的最终效率是下降的。

  在改革开放中前期,这样的模式是必要的。因为中国的起点太低,不经过加速积累扩张和增加投资就不能实现经济起飞,而外向型经济发展又是推动中国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和对外经济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十一五”规划完成时,中国的GDP占全球的比重达到8%以上,出口占全球的比重达到10%以上,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和依赖都在增强。这也是近几年来,所谓输入型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的重要原因。全球危机时,我们采取的是扩大投资的措施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但带来的负作用是明显的。即使不发生危机,由于采取的鼓励出口政策,使我们经常项目下长期存在大额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在国内形成大量外汇占款,在国外则形成大量金融资产,总体经济风险不断加大。而很多出口在昨天看来赚了一点小钱,今天看来根本没有效益甚至是亏本的。中国的出口不能再这样扩张。

  由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的效率也在降低。在众多的投资中,有些会形成未来的公共消费(如铁路建设)和私人消费(如住房),有些改善了当地的环境和生产能力,但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是重复建设,很可能在将来闲置甚至浪费,如果这种浪费发生(事实上现在已经发生),那么我们今天创造的GDP,在将来看很可能就是无效投入,那样的增长是没有意义的。

  消费应该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邓小平提出的GDP翻番的目标,无论从哪个时间段看,都已经提前实现,中国现在的GDP总量已经达到了当年的20倍以上。但人民的一般生活水平和全面小康要求达到的目标仍然有差距。无论从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看,还是从经济增长的要求或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看,都需要居民消费有比较大的提升,环境、资源等方面对发展的约束却在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GDP指标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或主要目标。由于中国人均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同时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适度的经济增长仍然是需要的。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由于各方面条件的约束以及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可以适度放慢经济增长。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年均增长率达到7%,同时还要求居民收入改善不低于经济增长,这种调整是积极的,同时也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艰巨的任务。这事实上要求在经济增长率下调的情况下,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实际增长仍然保持不变,这就要求我们的经济发展更加均衡、更有效率。这不是短期宏观财政和货币政策能解决的,而要靠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加强环境保护等,即转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而从最终需求上看,这就要求我们调整传统的通过扩大出口、扩大投资来实现规模扩张的做法,结合我们在本世纪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把保持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稳步增长作为更重要的发展目标。从考核指标尤其是地方的考核指标看,对GDP的考核应该更加重视结构改善。从长期看,GDP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是GDP增长的充分必要条件。从最终需求看,经济增长的优先顺序应该掉过来,即消费、投资和出口。考核各级政府的政绩,重点要看是否改善民生,人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是否提高。有了正确的政策导向,制定政策才会有合理的原则和明显的方向。从优化的观点看,就是要以较低的出口、投资和GDP增长率,获得较高的消费增长率。而我们的制度创新、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宏观调控,尤其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也应该服务于这个目标。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