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杨重光 :逆城市化并非大城市的衰落
时间:2011-06-22 13:05: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杨重光 
 城市化的实质是让更多的人民享受城市的文明,其中最重要的或核心的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享受,而不是居住的空间和身份的认定。必须在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与居住系统的统一中,强调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不能只突出居住系统或居住空间,而应使新型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在理论上升华。 

  实现城市化、全面发展城市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但是对不同地区来说,如何实现城市化却有着不同的认识。

  城市化水平差别明显

  2009年底,全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46.6%,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差别。按照目前的城镇化水平,至少可以分以下几类:一类,上海、北京、天津、广东省,城镇化率在60%以上;二类,江苏省、浙江省、辽宁省,城镇化率在50%—60%;三类,大部分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率在40%—50%;四类,城镇化滞后的地区,城镇化率在40%以下。

  从全国来说,省区中最高的为广东省,2009年末已经达到63.4%,而最低的是贵州省,2009年末仅为29.9%,不到30%。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率高于中西部地区。如广东、江苏、浙江、辽宁等省区明显高于西部的甘肃、云南、新疆等省区。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省区城市化水平处于40%—50%的水平。

  不同地区城市化的目标、要求、重点和步骤也不相同,从国家来说就要采取不同的城市化方针和政策,也就是实行差别化的政策。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新路径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进入逆城市化时代,大城市的居民特别是富裕阶层居民,向城市郊区或中小城市迁移。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大城市衰落的表现,是大城市环境的恶化,迫使部分居民远离大城市,但是其实质却是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物质财富增加、住房改善以及对环境要求的提高的必然结果,最根本的是交通的发展、通讯事业的普及、社会公共服务的完善,使人们对居住空间选择的自由度增加。所以,逆城市化既是城市化的一个发展阶段,又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路径。

  城镇化率到达一定程度后,城市地区的工业化已初步完成,各项商务成本趋向提高,资本和劳动力不再单向集中,而是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由于三次产业的划分出现模糊,出现一产半产业和二产半产业,使城乡之间的形态界线越来越模糊,城市原有的一些优势逐步消失,农村在发展工业或第三产业的优势甚至超越城市,导致配置在乡村的资金收益率比城市更高。所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城乡之间的关系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例如,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总人口10万多人,2009年GDP69亿多元,三产的产值比例和就业比例,大致是一产在5%以下,二产在70%以上,三产在25%左右。其二三产业的比例远远高于全国、省和许多城市。店口的城市化不是人口、经济的城市化,而主要是理念的创新和制度的城市化。

  城市化实质是让更多人享受城市文明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城市发展的复杂情况,大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重新思考城市化的道路和模式,可选择走双向城市化的新道路,实现和完善双向城市化的新模式。

  所谓双向城市化是指,一方面,通过城市的新建和发展,扩大城市总规模,增加城市总人口,吸收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解决其户籍、就业、居住、福利、子女教育等问题,使之变成为城市人口,从而提高城市化水平,增加城市化率;另一方面,通过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城市对农村的支持,促进中小城市、城镇和广大农村的发展,使之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生活方式和文化享受,使之成为新的城市或城市型农村。使农村农民与城市居民从经济收入、生活服务、福利待遇、医疗享受、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等方面实现公平化、平等化、城乡无差别化。

  城市化的实质是让更多的人享受城市的文明,其中最重要的或核心的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享受,而不是居住的空间和身份的认定。必须在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与居住系统的统一中,强调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不能只突出居住系统或居住空间,而应使新型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在理论上升华。实施双向城市化道路和模式,必然触及城市化的理念,特别是需要对传统城市化理念及在我国新时期的适用性的探讨,引起城市化理念的创新,同时必然涉及现实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改革。

           (作者:杨重光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