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09 10:09:48
来源:东方网 作者:王洪
天黑了,上海浦东航头镇长达村“家门口服务中心”却比白天还要忙碌。每个周三这里的村史馆,都有皮影戏上演。在航头镇,每一个村庄都有自己的人文历史,有属于本村的文化传承,它凝聚了几代乡民的精神,成为无法抹去的乡愁。近两年来,航头镇以一村一馆为特色,挖掘各村的历史文化底蕴,讲好乡村故事。这些村史馆各具特色,原汁原味地保存了当地人过往的日常。有些村史馆简直就像一座小型的博物馆,里面搜集和寄存了数百件文物,成了乡村居民文化生活的新地标。(新闻晨报12月7日)
村史馆是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鲜事,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土文化传承的新创举。浦东新区航头镇领先了一步,建在这里的村史室,都尽量包含一个民间故事、一个非遗表演项目、一项传统手工技艺、一个传统节庆、一种风味小吃、一位历史人物、一段族规家训、一处遗址遗迹等诸多乡土文化内涵,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特征明显,对乡村非遗项目的整理、展示、传承,体现其原生态的文化特征,因此无论对本乡本土的农民,还是身居都市的居民来说,村史馆的陈列内容和表现形式都非常具有吸引力,成为现今年轻人的一个打卡地。
村史、村貌、村姓、村贤、村风、村俗内容,是现今一种不可多得的乡愁教育载体。在上海建设全国一流领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通过村志记录,告诫村民和年轻人,始终不忘初心,体现农耕文化的特色亮点,让广大的农村地区更加有温度和人文情怀。如果说航头镇各村的村史馆保存了当地人过去和现在的记忆纽带的同时,也和其他公共文化服务一起,塑造乡风、传承乡韵、留住乡愁,把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利用与生态、创新、幸福有机融合,打造出一系列独具地域人文特色的文化品牌,那么记录乡愁保存形态乡土文化历史和乡韵乡风的的村史馆,完全可以在上海郊区和更多的地方复制推广和借鉴。
一个村,一部史,其中的陈列物件、非遗内容,对村的地理、历史、经济、风俗、物产、人物等进行详细记载,不仅理顺了村域发展轨迹,也承载了一个个村庄“看得见的乡愁”。在这里,一段段历史被重新挖掘,一个个即将消失的风俗也被记录下来,丰富了本土文化历史内涵,通过收录其中反映农村生产情况和生活趣事的民间谚语、婚丧习俗、民间传说和历代人物等,将传统文化收集整理其中,极大丰富了上海本土文化的历史内涵,也详细记录了农村的文化变迁。现今村史馆的出现,让曾经的历史进而故事重新走进当地人和更多市民生活,不愧为留住乡愁、弘扬民风和保持传统的一种有益载体。
时代的发展,助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面对传统村落及村落文化的大规模消失,及时完整地抢救记录保留传承村落历史和乡土文化,显得紧迫而重要。可以说,创办村史馆是传统文化与新农村建设对接的重要内容,是完整记录乡村历史、记录新型城镇化历程、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承农耕文化的有效尝试,可留存历史,继承传统,弘扬传统文化,激活当代思考,运用真实的历史史料告诉今人,把农村最基层的文脉内容,通过展览展示和表演演绎方式介绍出来,给市民留下共同乡愁记忆。
文化是现代的,又是历史的。一个城市的文化品格,首先是历史的,其次是人文的。把申城最基层一级组织的历史和物件,当地人的文化习俗和特色民风,通过村史馆的形式和载体,给后人留下共同记忆,无疑是保留城市文脉和传承乡土文化的有效做法,也是对上海这个国际文化大都市文博事业发展的全新推动和支撑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