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不仅具有自然生态方面的价值,是岁月流逝、人事更迭的见证,更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一种载体。一个缺少古树名木、只剩下钢筋水泥的城市一定是单调乏味的。那么,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怎样保护古树名木?怎样将它们化为生态资源?为此,本刊专访了武汉常青藤生态有限公司董事长、文旅专家、古树运营专家周会。
《城市化》杂志:什么是古树名木?你们是怎样与它们结缘的?
周会:按照国家出台的《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所谓的古树,一般是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一般是指国内外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凡树龄在 300 年以上,或者特别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重要科研价值的古树名木,为一级古树名木;其余为二级古树名木。我司是在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中,打造以“社区共享农场”模式为基础的“三生产业”(生态康养、生态文旅、生态农业)—— 随州国际银杏康养谷中与古树名木结缘的,这里就有三千多年的古银杏群和两千多年的古杨柳,全国罕见。大家都知道,随州千年的古编钟很有名,但现在千年古银杏也是这个城市的品牌,而且现在看古银杏的游客比看古编钟的人还要多。
《城市化》杂志:在北京的万芳园我也发现了一棵古枣树,我把它发到朋友圈,许多朋友看了后,就说到北京来一定要看看这棵枣树。这或许是一种情结吧?
周会:是的,这的确是一种情结,一般海外侨胞和老人都很喜欢枣树,因为枣树除了是名木外,还有一些寓意,例如寓意“早”,意思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比别人早一步;民间里还有一种做法,就是新婚之后,种植枣树,早生贵子,就连结婚用的被子的四个角,有放上几颗枣子的习俗,寓意“早生贵子”。“桃三杏四梨五年,枣子当年就卖钱”,枣树结果也是很早的,这也很符合枣树什么都“早”的特性,很对得起自己的名字。另外,枣树的寿命是很长的,有俗语“千年王八百年枣”,枣树在民间还有一句俗话:“种了枣树,家里也会有人早树。”这里的“枣树”寓意“早树”,也就是早点成人、成才的意思。
在北京国际大都市能保留这样的大枣树是很难得的。因为历经风雨的古树名木,是城市历史的见证和活文物,记载着文明进步,是造物主对这座城市的慷慨馈赠,也是城市性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像北京钓鱼台的银杏、中山公园的古柏、天坛的古树群等等都为市民和游客所青睐、为世人所熟悉,也是城市绿色的名片。它们以其特有的风姿体现了城市的厚重,以其丰富的内涵展示了首都的文化。
《城市化》杂志:当前我国城市里的古树名木的现状怎样?
周会:当前,在我国一线城市里,有关部门对古树名木做了一些统计工作,从数量来说,还是比较可观的。据统计,目前北京有树龄在300年以上的一级保护古树3万多株,其中树龄在500年以上的古树就有5000多株;上海现古树名木总量为1628株,其中一级保护古树235株,二级保护古树1393株;深圳有古树名木1600多株,其中大鹏新区就有524棵古树名木,占了全市的三分之一强,所涉及的树种多达30种。比如,半岛古树中最著名的当属葵涌办事处坝光社区517岁的古银叶树,经科学家认证,它是世界上现存年龄最大的银叶树,在它的周边,还存在世界上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天然古银叶树群落。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工程的增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中小城市和乡村里的古树名木被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它们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对具有经济和药用价值的古树名木进行掠夺性折枝、采种、剥皮、甚至偷盗砍伐,造成了古树名木损坏、死亡甚至消失;还有一些建设单位不能善待大树,擅自砍伐或随意移栽;城市道路、园林和小区绿化急于出“效果”,从乡村、山区偷挖、倒卖大树古树,但移栽成活率低,因此保护古树名木的工作任重道远。
《城市化》杂志:最近我们在罗田上金湾村发现了一棵古樟树,就号召大家来认养它,于是大家都很积极,林业局的同志知道后也来了,我想这也是一种保护古树名木的一种方式吧?那么,除此之外,你认为古树名木该怎样保护?
周会:这棵树我看了后,觉得很有特色,这也是湖北最大的一棵古樟树,很值得也应该好好保护它。但认养树木不是简单的挂牌和看管,还要施肥、除虫、围栏、安装避雷针、基本信息采集、生长现状调查、树木倾斜情况调查、病虫害调查以及GPS地理信息采集等,并由此形成古树名木保护的方案与管理系统。这样的举措和细致的工作,才能使那些树木中的“寿星”与“明星”享受到更多“优待”的权利。同时,在大都市里,要让认养古树名木成为一种风尚,让古树名木成为更多人发现城市、认识城市、打开城市的一串钥匙和平台。
另一方面,要强化古树名木的宣传,让更多市民学会与古树名木保护进行有效互动。例如,香港特区政府专门为香港527棵古树名木编制了《古树名木册》,并将它们的详细档案资料在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网站上发布。上海也专门制定了一部保护法规,在法律上确立了古树名木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推进了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此外,为进一步规范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鉴定确认工作,在调研基础上,修改完善了《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鉴定办法》和《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死亡注销办法》,这些举措都是值得其他城市借鉴的。
一直以来,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古树保护与建设开发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古树周边地块一旦进入建设期,周边环境随即发生巨大改变,致使古树保护常陷于被动,需要进行事后补救。殊不知,保护一株古树名木,就是保存一部自然与社会发展史书,就是保存一件珍贵古老的文物,就是保护一座优良的种源基因库,也是保护一种人文和自然景观,保护祖先留给我们和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以我司开发“银杏山居”大院为例,就是保护几棵古银杏树盘活了“30间左右客房的田园民宿 + 200亩地左右的生态农庄 + 1个村域特色的旅游景区”的实战案例。
该项目的“田园民宿”位于随州市洛阳镇龚店村上百塆,原是一处废弃多年的闲置农宅,经过运作,打造成了一个四星标准的“田园民宿”银杏山居一号院,这是随州国际银杏康养谷一期工程的开端。建成后,效果很好,许多人就是冲着这几棵古银杏树、冲着这里幽美的环境而来的,这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具体实践。
“大树底下好乘凉”,古树名木是上天和祖先赐予我们的一份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时光的流逝中,一圈圈增加年轮的古树名木,见证了城市化的发展和变迁。我们要尽全力去保护它们,让它们继续作城市化的眼睛,见证中华大地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