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现代农业不靠386199部队
时间:2011-06-20 14:17:17 

钱克明 全国政协常委,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

张晓山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和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去年12月30日,广西天等县天等镇宏魁村龙粟屯,一个女孩在玩耍。由于被群山包围,屯里8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本报资料图片 浦峰 摄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诸多内容事关“三农问题”,其中提到,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现有农村土次承包关系保持稳定长久不变。

    全国政协常委钱克明指出,如果(土地)简单私有化,势必造成农村更大的贫富差距。全国人大代表张晓山认为,为了促进农民增收,第一产业应向第二、第三产业扩展,农产品实现加工增值。

    愿景1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并进

    路径

    加快城镇化,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建设新农村,增加农民的务农收入

    新京报:有一种说法称,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减少农民数量。你是否赞同?

    张晓山:逐步减少农民数量没有错,但中国最后会不会变成欧美那样少数农场主的农村乐园呢?

    即便几十年后,中国城镇化率达到70%,仍有几亿人要生活在农村。发展现代农业,也不可能仅仅靠在农村的“386199”部队(妇女老人小孩)来实现。

    钱克明:我认为,一方面,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另一方面,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增加农民的务农收入。两块缺一不可。

    新京报:农村的现状,好似只剩下老人和儿童,日显凋敝。年初各地,爆出“民工荒”。这是否表明农村劳动力能转移的都已全部转移?

    张晓山:这是误解。中国连续7年粮食产量连增,肉禽蛋奶的供给充足,没有人干农业,到底是谁生产出来的?

    我的解释是:一,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提高了;二,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比如从南到北的收割专业化,甚至防虫都专人负责;三,现代农业的主体正初露端倪,即专业种植户、养殖户、营销户等代表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新京报: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会不会与追求现代化的农业争夺人才?

    钱克明:有争夺人才的问题,但总体看利大于弊。大量人力转移出去,农业生产规模就可以扩大,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总体来看,农民增收最重要的有两块: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完全可以协调发展,带动这两块收入大幅提高。

    愿景2 粮价和农民增收良性互动

    路径

    建立“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成本、低收入群体补贴水平”三者联动的机制

    新京报:有经济学家提出,要增加农民种地收入,比国家补贴更有效的办法,是让农产品涨价,通过市场让农民增收。

    钱克明:国家应该改变一种现象,即所谓“产粮大县是财政收入穷县,种粮大户是家庭收入的贫困户”。要让农产品保持合理的上涨空间,尤其是跟上成本的上涨幅度。

    但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粮食涨价。粮价是一个非常复杂、敏感的问题。一头关系农民增收,一头连着城市生活水平,尤其低收入群体。粮价上涨,农民愿意种粮,但市民支出会增加。

    我提出要建立“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成本、低收入群体补贴水平”三者联动的机制,农产品价格有一定上涨空间,追上生产成本上涨,尤其是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让农民有积极性,但上涨幅度不能特别大,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新京报:尽管国家免了农业税,然而农民当前靠种地增收依然非常艰难。

    钱克明: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自从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立以后,过去农民种地投入的劳动力是不算价钱的,只算种子、化肥、农药等成本。现在,有机会外出打工,就要算机会成本——是出去打工好,还是在家务农好?农民一比较,就觉得种粮不赚钱,没动力了。所以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就面临新的考验。

    张晓山:提高粮价,当然很有必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成功,一是靠激励机制,“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二靠粮食大幅提价。但城市当年是统购统销,农民是自产自销,十亿人口有七八亿农民,影响不大。今天,几亿农民不种粮了,他们也要买粮食,而且粮价会带动一系列价格轮番上涨,所以农产品价格必须保持在合理区间内。

    1月24日,两农民工在北京站广场坐在行李上边听收音机,边等着同伴买票归来。本报资料图片 李强 摄

    愿景3 土地与农民利益吻合

    路径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是比较稳妥的。

    新京报:近年来,有关土地产权改革的争论非常多。倘若土地私有,农民是不是就可以获得一大笔财产性收入,分享城市化带来的土地升值收益?

    钱克明:我不赞成土地私有,它不具有现实基础。目前,土地既有生产功能,要提供足够粮食养活十几亿人口,也有社会保障功能。

    金融危机来临时,美国、欧洲工人失业后,政府和企业要拿出一大笔钱。然而,中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企业没有订单时裁人,他们就回老家了,社会和企业几乎没有付出任何代价。

    土地起到了就业缓冲的功能,减少了社会成本。所以,动土地要非常慎重。

    张晓山:土地制度不但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要思考的是私有化之后谁得利。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凸现期。强势和弱势严重不对称,农民缺少话语权。如果私有,强势集团抢占瓜分资源是肯定的。

    而且我们所有的法律都要修订,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样的震荡,很难预测。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是比较稳妥的。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也能实现流转、抵押、入股、继承、转让。

    新京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出台后引发争议。

    张晓山:应该说增减挂钩的初衷是考虑保持耕地,但是实际执行中是走样的。

    地方执行政策时,首先着眼点不是保护耕地,维护农民利益,而是眼睛盯着农民的这块地,考虑的是怎么把土地指标拿来,扩张城市、城镇,然后招商引资开发工业园区,土地招拍挂,获得土地出让金收益。农民透支了未来的建设用地,压缩了发展空间,也没有分享到多少好处。

    政策的问题不在政策本身,而是体制上的深层次矛盾,比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匹配,还有官员政绩考核、晋升机制问题。

    愿景4 农民向城里人看齐

    路径

    有些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应该是中央政府提供更多资助。

    新京报:有数据显示,如果让农民工享受市民待遇,仅同工同酬一项就可以提高三分之二的工资收入,一年就上万亿元。在这方面,“十二五”期间会有哪些变化?

    张晓山:“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那么,就要思考,怎么使城镇化不再滞后于工业化,不再只是土地的城镇化,而要做到人口的城镇化。

    也就是说,要使一部分农民工真正转移出去,真正享受城市的现代文明,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获得与城市户籍工人相同的社会福利,得到像样的、安全的工作条件和合理的劳动报酬。

    新京报:“十二五”期间,农民的社保会达到什么水平?

    张晓山: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土地这种保障功能进一步弱化,随着几亿农民已经离开土地,应该说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的条件越来越成熟。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例如医疗、教育、养老;在保障过程中要量力而行,有些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应该是中央政府提供更多资助;一些操作比较简便的,农民马上就能得到实惠的,可以尽快上马多做一些。

    新京报:这方面有没有明确的数字指标?

    张晓山:现在的合作医疗已覆盖到95%以上了,以后更多是要加大它的力度和改进管理;养老现在已推到超过20%,下一步要扩大覆盖面,增加基础养老金。最终的目标是消除城乡二元格局,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新格局。

    良言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期望值与父辈已不一样了。他们从小生在城里,没有种过地,不可能再回农村。各方面会和城里的那些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孩子比,包括学费、高考、就业、社保、养老等等。“十二五”期间面临的不仅是农民收入增加的问题,还有新生代农民工问题。——钱克明

    未来粮食价格应该是由政府有关部门、农业企业和农民的合作社组织、行业协会之间共同协商,像一些国家有农产品销售委员会、销售局等,都是政府部门和企业、农民组织一块来协商,协商之后农民知道应该种多少,什么样的价格是合理的,政府也能借助这些平台进行宏观调控。——张晓山

    辞典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的目标。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