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肖金成
“中国城市化贡献力人物”“中国十大国土经济人物”“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近日,记者有幸采访了这位邯郸籍的中国经济界“大咖”——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教授。
记者:听说您在邯郸度过了22年“农村时光”,还当过生产队长,能讲下您“最美的青春”故事吗?
肖金成(以下简称肖):1955年9月,我出生于邯郸市魏县南双庙乡集村,我家当时在村里属于最贫困的,但我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一直排在前三名。
我曾经在牛棚里住了近十年。我家里人口多,父亲是唯一壮劳力,1962年他辞去生产队长任职饲养员,我就住在牛棚里,每晚负责给牲口加草料、垫圈。
记忆中最为深刻的事,是我从12岁开始割麦子。那是1966年夏天,麦收时天不亮就下地,要一直干到天黑,持续一周时间。在“赤日炎炎似火烧”中,腰杆子生疼、手上磨出了泡。此后十年,年年如此。这也是我至今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狂的原因。
1973年年底,我高中毕业回乡当上了农业技术员。生产队给我划出了20亩地做试验,同时负责给庄稼治虫。我曾经自制农药,用土法治虫。我还自制“化肥”,按照课本进行玉米自交系培育,如果不上大学,也许我会培育出一个玉米新品种。
当时我还兼任村民兵副连长和团支部副书记,1976年初任生产队会计,1977年年中转任生产队长。那时候,我了解到河南杂交玉米产量比较高,就想去借种子。我打听到一位河南人到我们村串亲戚,就跟他谈起我的想法,虽说素不相识,但他痛快地答应了。第二天给了我满满一口袋种子,试种后收成很好。遗憾的是,那时我委托别人还的粮,之后再没见过这位可亲可敬的河南朋友。
那时候,村民磨面要到外村,有时要通宵达旦等候。秋后,我售卖了余粮买了两台电动机和电磨、电碾子,建了磨坊。每到月末,我就去磨坊结账,按收到的现金数量给予负责磨面的社员20%奖励,每月能够收到50多元现金,保障了磨坊维修的支出,还贷款买了驴和马。
1978年3月,我上大学后离开家乡。回想那些年,每天都下地和社员们一起劳动,晚上和队委会研究第二天的工作,分外忙碌,但过得很充实。
记者:谈起这段乡村生活,您的记忆如此清晰,这对您来说是否有很重要的人生意义?
肖:22年的农村时光,从童年到青年,从小学到高中,使我至今难以忘怀。生活贫困艰苦,但内心却充满豪情。我写过很多首“打油诗”,还记得一首:一年三百六十日,头顶烈日风雪雨。贫苦如影难随形,面对黄土觅生机。
我每年都回邯郸老家一二次,虽然每次行色匆匆,但次次都被回家的温暖所包围。家乡对我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1996年,我读博士期间,带了同学回乡割麦子,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传为笑谈。我的成长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都根源于这片热土,是那段岁月锤炼了我坚韧不拔的性格,家乡人真诚、开朗、勤劳、朴实的民风让我受益终生。不论身在何方,我是邯郸人,我很自豪!
记者:您是如何从“生产队长”走向“学术研究领域”的呢?
肖:我应该是恢复高考后第一个贷款上大学的人。1977年,我被辽宁财经学院(现东北财经大学)录取,算一算至少需要30元钱路费。我通过一位在公社信用社的同学,以生产队名义打了欠条,贷款30元。四年大学,我只回过两次家,靠着在学校勤工俭学,第三年才把借款还上。
1982年1月,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总行工作,1985年被选为团委书记。1988年,我调到刚成立的国家原材料投资公司任财务处副处长,1990年,被任命为处长。别人看我前途一片光明,但我为了搞懂工作中的种种问题,选择了报考博士研究生。
1994年,我考取了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这是我人生的第二次重大转折。1997年我博士毕业,先到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任财政金融研究室主任。一年后,到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任所长助理,2000年任副所长,2011年任所长。
从此,我放弃了原来熟悉的财政、金融与投资领域,进入到一个好进难出的专业领域——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一干就是20年。
记者:我了解到,您曾先后主持和参与主持了“西部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城市群研究”“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研究”“中国土地产权制度研究”等数十项重大研究课题,为国家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能讲一下这期间,您难以忘怀的故事吗?
肖:攻读博士期间,我师从我国区域经济学界主要奠基人和开创者陈栋生教授。区域经济是块难啃的骨头,这个领域的专家全国屈指可数。当时,我国国有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难,我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写成了20多万字的博士论文《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与对策》,出版专著《国有资本运营论》。1998年,到南开大学博士后研究历时三年,完成选题“西部发展战略研究”。
1999年,我担任“西部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副组长,我们调研组去西北先坐飞机到西安,再乘汽车去延安、榆林、银川,然后乘火车到甘肃,又飞到新疆,20天走了4个省市自治区,两年走遍了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我执笔撰写了关于西部大开发的资金筹措专题报告和总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思路,并编辑出版了《西部开发论》一书,此后参与编撰《中外西部开发史鉴》,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重要决策理论依据。
对城镇化的研究开始于1995年,我利用暑期调查了外地人最集中的“浙江村”,起草了2万多字的研究报告《农民进城的正副效应分析》,并以《疏解民工潮的新思路》为题公开发表。1998年,我发表论文《城市化: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提出了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钥匙。1999年,我撰写的《中国的城市化道路》研究报告,编入《中国经济50年》一书。
2004年,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承担《中原城市群规划》研究,我负责空间布局和城镇体系研究专题,考察了河南省九个城市,提出了“一核三圈,两轴两带”的空间布局设想;2007年,我组织全所研究人员对中国城市群进行研究,主编了《中国十大城市群》一书,很多城市群名称是我命名的;2008年,我主持宏观经济研究院重点课题“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提出以农民工为主体,以城市群为主要载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主要内涵,农民工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主要任务。2012年,我用了一年时间和党国英教授合作撰写了《城镇化战略》一书,这是我对城镇化从理论到现实系统的总结。
从2003年开始,我倾注了很大精力对中国空间布局展开研究,主持了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协调空间开发秩序与调整空间结构研究”,总报告编入《“十一五”规划战略研究》一书。报告提出“两个转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向发达地区转移)的观点,“二纵二横”经济带(“二纵”即沿海经济带、京广京哈经济带,“二横”长江经济带、陇海兰新经济带)。
2011年,我主持了国家发改委重大研究课题“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研究”,提出打造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经济带;发展城市群,加快经济一体化和加强辐射力;在中西部和边疆地区有选择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以城市群为核心构建跨省市的经济区;支持城市群之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强化粮食、能源和生态安全保障,刚性控制农田保护区、资源储备区、生态保护区,研究报告编印出版。2014年,我所与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合作研究新疆沿海经济带,我参与了总报告的撰写,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发改委一等奖。
2004年,我主持了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研究,还主持了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参与了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研究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合作规划的编制。
记者:可以看出,您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决策研究和学术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那作为从邯郸走出的经济学专家,您就地处晋冀鲁豫交界区域的家乡——邯郸,您如何看待其定位及发展方向呢?
肖:几十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家乡的发展。2005年,与天津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河北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合作研究京津冀合作,组织专家对京津冀城市进行调研,写出了50多万字的研究报告,出版《京津冀区域合作论》一书。2012年,我主持了京津冀合作重大问题研究,提出了促进形成开放合作的空间结构、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联合防治环境污染、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的思路。这些思路为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供了参考。我对京津冀合作倾注了如此多的精力,动力源于家乡情结,希望家乡父老能过上富裕的生活。
此前,我多次回乡做学术报告,先后参与了邯郸市、馆陶县、涉县、大名县等地发展战略研究,还被聘为河北省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委员会专家、邯郸市智库专家委员会专家、冀南新区经济顾问、魏县经济发展顾问。
2018年,我受邯郸智库办委托对“邯郸市战略定位、发展思路与区域合作模式”进行研究。我动员了几位邯郸籍专家共同研究,提出“邯郸复兴、都市再造”,把邯郸建设成为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的思路。
记者:可以看出,您对学术研究和家乡发展倾注了不少心血,您如何看待这样的付出与收获?
肖:我本是搞业务的,却无意地进入了学术圈,做了一名学者,研究了一些东西,提出了一些观点,影响也好,荣誉也好,都如过眼云烟,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我为中国经济发展付出过、奋斗过、忧虑过、兴奋过,为家乡能够贡献一己之力,所提出的思路与观点得到人们认可,如此足矣。
人物简介
肖金成,经济学博士、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投资理论与管理、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现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曾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团委书记、国家原材料投资公司财务处处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室主任,被中国国土经济学会评为“2011中国十大国土经济人物”,被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评为“2012年中国城市化贡献力人物”,2012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邯报融媒体记者 张红军 编辑:白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