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长沙市天心区实践谈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方式
■夏建平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天心区高度重视以发展和谐、改善民生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管理工作,先后荣获40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特别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全省九连冠,并被评为全国首批法治建设先进区县?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但我们深感,社会管理落后于经济的发展、滞后于现实的需要,不少矛盾和问题都出在这个领域,必须把推进社会管理作为“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来探索和创新。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多变因素
思想观念多变。当前,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带来了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给统一群众思想、做好群众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提出了新要求。思想意识的变化,既有积极的一面,就是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活力;也有消极的一面,就是一些封建落后、偏颇谬误、消极腐朽、低级庸俗的思想也在扩散蔓延,产生了一些不正确、不正常、不理性的行为。
价值取向多异。市场经济推动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繁荣,但金钱的地位和作用被大大提高,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就可能产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势必影响社会管理的推进。现在群众需求不再停留在温饱层面,他们更多的是追求生活快乐、文明自由、民主权利、个性表达。还有不少强烈表现为对政治利益的追求,话语权、表达权不再是简单化、大众化,而是个性化、复杂化。
社会分工多样。随着城市化、现代化和市场化的不断推进,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由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具体劳动向抽象劳动的转变速度明显加快。社会分工的多样化导致社会组织的多样化,大量社会成员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单位的社会管理功能明显弱化,而新的社区管理网络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以至于在部分区域和某些环节出现了管理缺失和缺效的现象。
利益构成多重。在推进改革、利益调整过程中,呈现出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难点问题相互交织、合理诉求与不合理诉求相互叠加、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相互纠结的特点。从我区法院提供的数据来看,2010年受理案件比2009年同比增长30.7%,征地拆迁、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等老问题仍然突出,房地产纠纷案件、借款合同纠纷、信用卡纠纷等新问题大幅攀升。不少人把矛头和根源指向政府和执法部门,利用各种手段来实现个人、单位和局部利益的最大化。甚至少数利益群体遇事不行正道,采取非正常的手段施压添乱,加上互联网等传播手段的扩散和放大效应,仇富、仇官、仇警思想有所滋长,使问题的处理更加复杂。
切实抓住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重点环节
坚持以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一是注重“三和”引领。重点围绕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社会和顺,广泛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着力培育和谐精神,融洽人际关系,形成良好风尚。二是加强“四德”教育。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致力让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成为人们的习惯和常态。三是突出“五善”养成。深入开展树善风、扬善气、从善道、修善行、做善事活动,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伸出援助之手,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向善、个个重善、时时行善的良好氛围。
坚持以社会保障为基本。一是扩大城乡社保的覆盖面。不折不扣地落实社会保障政策,重点推进社保扩面征缴,扎实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征地拆迁农民和企业下岗职工的参保工作,努力提高保障水平,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构筑弱势群体的保障线。对在享受社会保障政策之后生活仍然困难的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农村“五保户”、困难残疾家庭等弱势群体,要探索制定扶助救助之外的特别保障政策,对他们进行公共财政“托底”救助,真正使每个公民都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三是探索社会保障的新途径。“十二五”期间,我区在社会保障方面着力探索6个课题,即社会救助着力探索和解决“分类施救、有效救助”的问题;居家养老着力探索和解决“增点扩面、优质服务”的问题;医疗卫生着力探索和解决“城乡统筹、有钱看病”的问题;城乡社保着力探索和解决“全面实施、规范管理”的问题;充分就业着力探索和解决“有效就业、激励创业”的问题;住房保障着力探索和解决“解困先行、拆安同步”的问题。
坚持以健全服务为基础。一是健全服务体系。注重抓基层、打基础,加快建立以社区服务站为平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优质服务为目标,以就业、卫生、养老、助残和社区事务等为重点的“全天候”服务网络,配强配优力量,有计划、分步骤地每年办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二是完善服务平台。坚持新建社区建设和薄弱社区改造、硬件提质与软件提升相结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既要能满足当前的工作要求,又要留足未来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要保证棚户改造、开发建设中拆迁社区的阵地建设和配套建设的到位。三是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居家养老、助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注重整合人力资源,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公益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纵深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和委托服务等方式,让社会事务一定程度上交给社会去做,政府进行宏观统筹和协调,不断提高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以提升文明为追求。一是规划建设上品质。坚持规划为龙头,注重片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配套规划与产业规划的对接,整体规划与单个规划的协调,精心打造一批代表天心形象、展示长沙风貌、辐射中南地区的地标性建筑,努力推出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现代气息浓郁的精品力作。二是加强管理出品位。围绕城市管理,抓好“治脏、治乱、治差、治污”四大整治行动,推进街面管理网格化、门前三包制度化、维护管理精细化,增强城市发展的承载力。围绕社区管理,着力推进社区建设标准化、社区服务规范化、社区管理物业化,增强群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围绕窗口管理,推进党务、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效能。三是打造特色树品牌。继续将棚户改造、社区提升、食品安全、就业创业、法治建设、社会保障作为建设人民满意城区“六大突破口”,深入开展“五零社区,七型家庭”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百巷千栋万户”社区提升工程,着力以特色浓厚氛围、扩大成果、彰显魅力。
坚持以法治建设为抓手。一是在学法上抓深入,让更多的人懂法。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坚持送法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开展巡回审判,开设法制热线、假日法庭,打造一批法制教育示范点。特别是加强信访条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条例、劳动维权等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二是在用法上抓服务,让更多的人依法。注重司法过程的公开和司法机制的创新,重点在破解“执行难”、预防职务犯罪、加大法律援助等方面下功夫,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注重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纠纷,着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发挥矛盾调处中心和群众工作站的作用,做到诉求有人受、矛盾有人解、事情有人办。三是在执法上抓监督,让更多的人守法。以中纪委、省纪委党务公开工作试点为契机,认真贯彻《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继续开展企业评政府、代表评街镇、群众评社区、居民评户籍、村民评村官的“五项评议”活动,努力以优良的执法公信力取信于民。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使各项决策符合客观实际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源头上减少矛盾。
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有效方法
注重处理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把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的问题,又要着眼建立长效的机制。当前,尽最大努力解决最突出、最紧迫而又办得到的问题,比如就业、就学、就医、养老、特困救助、住房保障、食品安全以及吃饭穿衣等,努力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惠及于民、取信于民,致力消除绝对贫困。同时,要深刻认识到,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法制还不够完善甚至存在缺失,自觉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办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不能超越经济发展阶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提脱离实际的口号、做不切实际的承诺。
注重处理试点示范与整体推进的关系。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类型的对象展开先期试点,为逐步推广、整体推进创造条件、奠定基础。可采取座谈讨论、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形式大力宣传推介典型,让典型经验可信、可学、可借鉴、可推广。比如公共服务均等化、义务教育公平、特困救助常态机制建设、诉求和纠纷的化解、流动人口管理等问题,要通过典型培育、攻克难题,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实现以点带面、点上突破和面上拓展,推动整体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注重处理发展考绩与管理考核的关系。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坚持以科学发展为导向,以考核考绩为抓手,转变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的思想,把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来抓社会管理,建议加快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的若干意见》,建立抓社会管理工作的科学绩效评估机制,系统地将社会管理实行指标量化和综合评价,有条件的地方可成立社会管理委员会,全面推进社会管理观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创新,积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注重处理发展投入与管理投入的关系。长期以来,在投入配比问题上,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发展投入、轻管理投入的思想,直接造成了“经济这条腿长,社会这条腿短”的问题。要坚持投入取向,优化支出结构,新增财政收入重点投向社会管理领域,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经济发展创造的财富更多更好地用在社会管理上,充分履行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目前,很多社会管理项目都是采取中央直补的方式,建议把社会管理的国家投入主动权与地方各级投入的自主权结合起来,采取由中央向省、市、县(市、区)直接转移支付的方式,更好地贴近实际、突出重点,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要注重以项目带投入,把应急投入与常态投入结合起来,明确各级财政出资比例,加强使用监督,防止不足额、不到位、不见效的问题。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对社会发展领域的投入,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人员尤其是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问题,既要培养重用,又要提高报酬,调动更多的积极因素,共同推进社会管理。
(作者系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