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达8.3亿,城镇化率59.58%。中国已进入城市时代,从以农村、农业人口为主的国家变为以城市和城市人口为主的国家。
接下来的城镇化之路怎么走?应关注什么问题?22日,在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等主办的十四五·中国城市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研讨。
问题
中国城镇化发展起点低、速度快、质量低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贺耀敏表示,中国城市崛起之路与欧洲不同,中国城市与政治中心结合,过去城市布局,未完全遵循经济原则。今天布局城市要关注经济、交通等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和特殊环境。
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王巨禄表示,中国城镇化成长起点低、起步晚、发展慢。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城镇化率仅7.3%,1978年中国城镇化率17.92%。改革开放后,中国城镇化发展驶入了快车道,短短4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9.58%。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速度快、质量低”。1978到2017年39年间中国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04%,而世界平均城镇化速度仅0.42%。质量低表现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严重滞后,城镇化推进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大,城乡二元分割与城镇规模结构失调,各地城镇建设缺乏特色和个性。
40年来中国城镇常住人口由1.7亿增加到8.3亿,提高了5倍,建城区面积提高了8倍。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认为,中国工业化速度快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人口向超大城市过度集聚,出现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等三大差距,农民工市民化和城市发展特色依旧不足。
针对城市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王巨禄指出,要警醒一些城市违反城市建设自身发展规律,超出财政承受力,盲目升级为大城市、直辖市,片面追求地标性建筑。“这折射出领导干部把城市扩张、人口增长与其个人晋升政治需要挂钩。”
成就
改革开放40年城镇化发展成就
王巨禄介绍,改革开放后,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为城市发展提供大量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克服城市自身发展存在的局限。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加速城镇化进程中得到充分体现,这在任何私有制国家都很难做得到。
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借鉴国际城镇化成功的经验,突破了中国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使中国城镇化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另外,中国加大投入,优先完成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推广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拓宽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发展潜力。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人性化,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改善。城市规划受到法律约束,违规建设、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形象工程减少,简约城市发展成本。城镇化支持产业发展,拓宽就业渠道,工业化带动社会化,城镇化又促进工业化,良性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还有中国先后实施的东部沿海城市优先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解决全国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提供更大空间,对加速全国城镇化进程构建新型城镇化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对策
城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 高质量发展
目前,中国有超大城市7个,特大城市11个,大城市210个,中等城市150个,小城镇183个。按照城镇化发展趋势,2035年3.5亿多人转到城市。未来,中国城镇化之路应如何走?
王巨禄认为,城镇化发展和布局应尊重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和城市自身生成的发展规律,以人为本,满足人民全面发展的需要。重视城市规划并立法通过,不得因领导个人喜好而随意改变。在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城市服务和社会管理上应充分体现低碳、环保、绿色的新发展理念,打造宜居宜业的工作生活环境,坚决避免城市病。
城镇化要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投入,重视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配置,科学布局托幼托老、图书馆和博物馆建设,留出绿地保护生态和美化环境。还要重视人性化、智能化布局和智慧城市、数字化城市建设。一些重大建设项目决策要尊重群众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城镇化建设要深挖城市历史资源,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和城市特色。
而魏后凯认为,中国城镇化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由过去的速度型转变为质量型,提高城市和镇区发展质量,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城市效率,强化城市管理,关注民生和社会问题,同时扩权强镇,以县城为重点,强化镇区产业支撑,按照现代化小城市标准,推进镇区公共设施和服务建设。
如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魏后凯表示,要实现市民化与城镇化同步,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幅度大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幅度,建立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和城乡统一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多元化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中央、地方、农民、社会等多方参与共同分担,进城农民“三权”自愿有偿退出。
推进低成本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可持续性,降低资源消耗,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幅减少城镇化资源环境代价,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可承载的可持续城镇化目标。城镇化格局要合理,建设城市群,吸纳未来新增城镇人口。
建设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和生活质量等值化。
国务院参事、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认为,确保城镇发展质量,要关注极端气候变化影响、城市高机动性、新技术快速涌现、城市快速发展及高度国际化的脆弱性等带来的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建设韧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