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跃高,男,山西省清徐人,1959年出生。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农业大学兼职教授
经历
1978年3月-1981年12月,山西农业大学畜牧系本科学习;
1984年9月~1987年7月,西北农业大学饲料科学与牧草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
1989年12月-1993年7月,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栽培与耕作专业博士学位学习;
1994年1月,进中国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1996年11月,出站后留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工作至今。
现任中国农业大学荒漠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副理事长,食品工业学会杂粮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科技部国杰研究院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钱学森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在农作物栽培耕作技术研究、防治荒漠化工程、有机农业建设、农业安全工程研究、第六次产业革命、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领域有研究积累。
主要业绩
1、1982年以来,从事有关饲草品种筛选、栽培生产、加工、利用技术及产业化生产体系建设方面的工作,主持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农业科技攻关项目中农牧结合工程专题或子专题,为国家农业部跨越计划项目“青刈黑麦、紫花苜蓿高产优质产业化生产技术集成试验示范”(2000-2002)首席专家。
2、“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010-2015)、“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016-2020)。在饲草产业化技术体系研究,饲草栽培生产技术、加工调制技术、农牧结合利用技术及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防治荒漠化工程建设、农业系统工程方面有深入研究。
3、2000年以来,长期从事与防治荒漠化工程有关的研究工作,于2006年、2009年、2014年三次主持召开“国际防治荒漠化科学技术大会”。近五年来,先后主持科研项目6项,其中包括“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内蒙古、宁夏、新疆荒漠化状况与原因研究”的荒漠化项目。
4、关注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在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研究、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具有积累。出版书籍11册,其中包括主编《第六次产业革命》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6月出版、《认识荒漠化—内蒙古、宁夏、新疆荒漠化实况》、《防治荒漠化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三届防治荒漠老化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
5、2015年获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发表论文170余篇,其中SCI/EI 20余篇。
主要荣誉
1、2002年育成中饲828小黑麦品种,登记号235;引进奥克隆黑麦品种,登记号242;牧草二次压捆机获实用新型专利。
2、2003年“紫花苜蓿产业化技术体系”获沧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3、2004年“西辽河流域优质饲用农作物种植及利用技术开发”获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一等奖。
4、2007年“双季稻区冬季绿色生物覆盖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示范”获湖南省科学进步三等奖。
5、2008年“白城燕麦新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开发研究”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6、2014年“吉林省西部燕麦种植模式、水肥生理及加工利用技术理论基础研究”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