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城市里总有这样一群人:穿着整齐的服装,驾驶满载货物的车子,在大街小巷中来回穿梭,风雨兼程,只为及时将货物送达主人。这些人大都了解客户的购物习惯及作息时间,却少有客户知晓他们的名字。
他们就是城市里“最熟悉的陌生人”——快递小哥。
有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快递从业人数超过300万名,每天平均工作超过10个小时。而在很多人眼中,送快递是“弹性工作”“门槛低”“上手快”,甚至还流传着“收入过万”的说法。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走近快递小哥,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月薪过万”更像是个传说
“快递这行真的不好干,很多人说我们快递员月薪1万多元,可那只是个传说。”在兰州某高校附近见到派送快递的刘振平时,他一脸苦笑。
自刘振平做快递员以来,总会有人对他说,“听说你们快递员的工资可高了”。在外人看来,快递员虽然辛苦,但多劳多得,收入不菲。可事实没有想象得那么美好。
“干得越多,错的可能性就越大,罚款也就越多,真正到手里的没多少钱。”刘振平介绍,大多数快递员的工资都是以件计算,他所在的公司送一单挣一块钱,不管大件小件都是这个价格。
做快递员一年多了,刘振平还没有月薪过万的时候。“最高的一个月是去年11月,‘双11’送了大概有6000多单,工资也应该6000多块钱,但除去因各种情况造成的罚款,最后到手只有5000多块钱”。
刘振平用来送快递的车是公司分配的,相当于快递公司卖给了他,每个月再从工资里扣500元,连扣10个月。
“我感觉这车根本不值5000块钱,但是公司就是这么规定的,没办法!”刘振平说,平时车坏了也要自己花钱修,在公司给车充电,停放的位置不对也要罚款。
42岁的王树山每天的工作就是给快递公司卸货,再把货送到自己负责的3个菜鸟驿站。“我不怎么识字,做不了上门送件的活,只能公司给我派货,我一起送到固定的站点就行了,一般也不会出错。”他说。
这份工作不像一般的快递员计件算工资,王树山每月的工资是固定的3000元,有时候能顺便收几个寄件,一单挣两块钱,平均一个月工资就是三四千元。
王树山还有过被人敲诈的经历。有一回,他把快递按要求放在了指定地方,明明是客户取走了,但后来这个客户说没拿到,表示要投诉报警,王树山只能自己“吃哑巴亏”照价赔偿。
在王树山就职的快递公司,快递员第一次被投诉罚30元,第二次罚500元,第三次罚1000元,逐次递增。“就那么点辛苦钱,经不起罚呀!”一旦货出现问题,快递员都尽量自己跟客户协商解决,“赔笑脸说好话”。
王树山一家四口人,妻子和大儿子也是做快递工作的,工资都差不多是三四千元。有一次,妻子因送快递出错赔了630元,一家人心疼了半个月。
同样做快递工作的赵新磊,在上海从业快7年了,做得小有规模,手下带了两个小兄弟,现在基本上不需要他亲自去派送。
赵新磊选择做快递工作也是机缘巧合。他以前在单位做技术工,一次看到新闻上说“双11”成交量很高,快递员的收入也很高,就进入这行了。
刚开始做快递,赵新磊的工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一个人负责一片区域,没有底薪,送多少算多少,开始一天送100多件,到后来慢慢熟练了一天送200多件,“时间一长,跟区域内的居民都熟悉了,积累了很多老客户”。
如今,附近居民有寄件的需求总会找他,收单比送单挣得还多,月收入能过万元,“但在同行里能拿这么多的屈指可数”。
“不光是体力劳动,也是脑力劳动”
4月初,已经是下午快下班的时间,第一天上岗的钱鹏还在路边焦急地边打电话边翻找着车里的货物。工作流程不熟悉,货找不到,地址也找不到,钱鹏感觉自己都快急疯了,“都这个点了,我还有一大半的货没送呢”。
在兰州,大多数快递员每天要工作10到12个小时,早上8点前要到快递公司,卸货、扫描、分货工序需要花上一个多小时,然后再拉上自己所负责区域的货去派送。
“送快递并不是平时你们看到的那么轻松简单。”正在小区门口等顾客取件的钱鹏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不光是体力劳动,也是脑力劳动,一整天都在找货、找地址、打电话,精神时刻紧绷着,生怕出一点错。”刘振平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但每天在路上一跑就是10多个小时,一天下来,经常会吃不消,“感觉很疲乏,只想倒头就睡”。
平日里拉着满满一车货出门,刘振平总感觉时间特别紧张,尤其是联系上客户自己取件时,“客户来得慢了,心脏老在怦怦跳。”
除了派件的工作压力,快递员们还有收件的压力。
刘振平的公司要求平均一天要收10单,不达标也要罚钱,多的时候他一天能收二三十单,但与记者见面的这天,都快下班了才收了一单。
王树山的同事因为赶着去公司卸货,有一件快递想请他帮忙送过去,王树山不识字,同事给他强调了两遍地址,嘱咐他别送错了。“这个活儿虽然比在工地上搬砖要轻松些,但是费脑筋啊,生怕给人送错了”。
今年24岁的江洋在合肥做快递小哥已经是第3个年头。在他看来,快递小哥是这个城市里最忙碌的群体之一。“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不管刮风下雨都要上路”。
江洋每天的工作从早上8点开始,下午1点吃饭,吃完回公司再装货出来,下午继续派送,正常情况下晚上8点多才能下班。
“除了过年放几天假,没有一个休息日。”对于江洋来说,这份没有底薪的工作经常让他感觉很累,“别人都以为你想不跑就不跑,但每天睁开眼,你不跑起来就挣不到一天的钱。”
“双11”那段时间,江洋的生活就像打仗一样,这个每年的快递高峰期,他每天要送五六百单,持续时间一般达10天以上,跑起来忙得连喝水时间都没有,“一个‘双11’下来,感觉身体被掏空了。”
距离钱鹏几步路的地方,快递员韩国强已经把一天的单子派送完了。“你看他这个点走以为他是下班回家了吗?没有。”旁边另一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员说。
接下来的时间,韩国强还要把自己今天收的件送到公司,卸货、扫描、打单子,这些全部干完又得一两个小时。
韩国强来自甘肃白银农村,已年过四十,两年前来到兰州干快递,一家人在兰州生活,一个月房租要1700元。“为何这个年纪还要出来干快递?”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韩国强苦笑着说,“要生活啊,在家待着不挣钱,抽烟打牌就要被老婆骂,不如出来发挥点余热。”
如何更好保障快递小哥权益
快递小哥在城市的辛劳工作给很多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是现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一员,但他们的社会保障并不完善。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不少快递小哥都表示自己没有任何社会保险。在兰州,有些快递公司的快递员享有部分社会保险福利。
在一家快递公司工作已经半年的贺峰说,公司给交了“三险”,保险费由公司负担一部分,自己每月再交350元。“相比其他很多快递公司,这样的待遇已经算是很好了”。
而江洋所在的快递公司,没有给他上任何保险,“社会保险没有,工作又辛苦,就是个临时工作。”江洋说,自己从农村出来,没上几年学,手里没有积蓄,当快递小哥就是先在城里落脚,有一定积累了再另谋出路。
“如果社保都能正常享受,还能有一定的底薪,那很多人都会长期干下去。”在贺峰看来,随着互联网商业的不断发展,快递工作量大,行业发展迅速,如果能规范运营,对快递员个人发展、快递行业成长进步都有益。
快递工作中遭到客户投诉是常有的事,快递公司出面维护快递员正当权益,应该是职责所系,可事实并非如此。
“遇到不好沟通的客户,有时就算你微笑也无济于事,而且只能快递员自己与客户解决。”从事快递3年,江洋说快递员和客户有纠纷时,自己所在的快递公司一般不会出面解决。
“辛苦是一方面,有时候感觉很无力。”对此,江洋深有感触,“每当遇上纠纷,就更有漂泊的感觉。”
韩国强每个月挣3000多元,除去房租、吃饭这些基本生活支出,剩不了多少。快递公司不负责员工的保险,他每月还要自己交500多元的保险费。“年轻人快递送得多,中午要吃饱,一顿饭要二三十块钱,我吃不下那么多,又那么贵,平时就准备个软和点的馍馍,解决午饭。”城市里的消费水平比农村高,光是饭钱,就让韩国强有些吃不消。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广播电视台播音部主任孙维一直在关注快递从业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孙维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称,快递从业青年对职业的自我认可度高,53.95%的从业者认为自己是通过辛勤劳动创造价值,觉得所从事的配送工作很光荣,但同时,在社会融入、职业发展、工作获得感等方面面临压力和困境。
“社会对快递从业青年尊重、认可度和职业支持度还不高。”孙维调研发现,20.79%的快递从业青年感觉自己城市归属感差,快递公司也普遍反映一些客户对快递小哥不够尊重。
此外,快递从业青年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孙维发现,24.74%的单位没有与快递小哥签订劳动合同,49.7%的单位没有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现有的行业规范制度滞后,通行难、停靠难、投递效率低,矛盾纠纷中快递小哥权益维护难等是他们工作中面临最多的问题。”孙维说。
他建议,要切实发挥群团作用,保障快递小哥权益,落实快递行业基本社保制度,健全生活保障体系,加强快递小哥技能培训和环境营造,提升快递小哥工作获得感和社会融入度,建立健全快递行业规范机制,才能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赵新磊、钱鹏、贺峰、江洋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