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2019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国土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成都召开。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首席顾问、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城市化委员会副主任胡存智指出,新时代下,区域发展呈现新的发展特征,东南西北各区域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而目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想要实现国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和布局,以此推进区域的整体发展,使得国土开发更为均衡”。
“西快东慢、南强北弱”
从2008年以来的10年时间,我国东南西北四大板块区域经济总量占全国份额,呈现出明显的态势变化。
从东西部对比来看,胡存智指出,在成功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后,中西部地区占全国的经济份额由2008年的37.35%,提升到2018年的41.18%,经济增长格局呈现“西快东慢”的特征,而且,东中西区域发展差距持续缩小。
如果回顾近十年的经济发展脉络,可以发现,东部地区经历了先降后升的“U”型变动。胡存智给出的数据显示,2008年东部的份额占全国54.31%,到2014年降至51.15%,随后又逐步回升,到2018年恢复至53.35%。
在胡存智看来,“由于东部发达地区基于创新的内生力量相比其他地区更强劲,GDP份额的提高,是东部地区经济转型成功的标志”。胡存智补充称,虽然东中西区域发展差距持续缩小,但未来在东部地区,要继续实施供给侧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国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南北版块的对比是另一个维度。胡存智表示,“当前经济增速‘南快北慢’和经济总量占比‘南升北降’的现象正持续演进”。
2018年上半年,南方地区占全国的经济份额占到62%,北方占比下降到38%,尤其是东三省,2018年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比重已经降至5.78%。“中国经济重心已经明显南移,且南北方差距还在拉大。”胡存智表示,2018年全国经济增长最慢的10个省份,除了海南省,东北、华北、西北各有3个,且都在北方。
19个城市群梯度定位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旧突出,想要实现国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胡存智认为,必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和布局,以此推进区域的整体发展,使国土开发更为均衡。
以中心城市带动发展城市群,进而带动区域发展,实现国土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全国共规划布局了19个城市群。
胡存智给出数据统计:这19个城市群包含了257个城市,占城市总量的40%左右,常住人口占全国比重达到73%,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81.7%。全国大中小城市、城镇承载了8.1亿人口,创造了近90%的国内生产总值。
不过,这些城市群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发展和培育,而且胡存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各城市群的定位有梯度、需要差异化,大致分了三个层次。
对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区、长江中游等5个核心集聚区而言,需要形成国家级城市群,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
辽中南、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哈长、关中平原、中原地区等地区,则旨在带动区域发展,构建人口、产业和城镇密集的骨干集聚区,形成6个区域性城市群,引领区域经济的发展。
至于北部湾、晋中、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地区,其作用更多是对省域经济发展形成拉动,最终形成地区性的城市群。
胡存智表示,提升地区均衡发展,促进国土均衡水平提升,除了城市群的集聚发展,还需要以纵横轴带规划开发格局。他指出,在现有的“两横三纵”的战略格局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以“四横四纵”为主干的“多中心网络型”国土开发格局。
引导人口、产业和城镇向开发轴带以及轴带上的开发中心聚集,提升开发强度和效益,促进人口产业由东部沿海向内陆梯度转移,进一步深化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每经记者:吴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