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为路让地”是振兴乡村的文明之光
时间:2019-04-18 09:56:21  来源:石家庄日报  作者:杨朝清 
       最近,浙江慈溪市逍林镇福合院村的王树伟正忙着建新房。砌砖刷墙之余,他在房屋南北两侧辟出两块空地,无偿提供给村里用于道路改建。今年2月下旬以来,当地有16户村民陆续达成《联户联排拆建房屋协议》,准备在建新房时“让”出部分宅基地,推动村里道路改造提升。(4月16日《宁波日报》)

  这边厢,汽车逐渐从精英消费向大众消费过渡,购车门槛逐渐降低;那边厢,不少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对便捷出行的汽车有了更加强烈、更加迫切的需要。当买车的人越来越多,就会出现交通拥堵、车位紧张等问题,带来“发展起来后的烦恼”。

  马不停蹄的现代化进程,呼唤交通网络建设驶入 “快车道”。让出行更加顺畅、让停车不再困难,道路扩建成为一种普遍的利益诉求。然而,道路扩建作为一种公共事务,很容易遭遇“搭便车困境”,人人都想坐享其成,却不愿意为此支付成本,最终导致公共事务困难重重、不了了之。

  在一个利益去“魅”的时代里,人们对自己的权利和尊严越来越敏感。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想实现理性选择和利益最大化,导致利益博弈屡见不鲜。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善于打各种算盘,有便宜不占白不占,吃亏的事情却从来不愿意承担,甚至有的时候宁可违背规则、击穿底线,也要千方百计地去追名逐利。

  伴随着市场化和商品化进程,难免会有人在利益的潮起潮落中迷失。多一点理性与权衡,多一些为自己考虑,无可厚非,可是,如果“只要自己过得好,不管别人过得好不好”,心中只有自己却没有他人的位置,满腹得与失的算计,对崇高嗤之以鼻,这样的短视与浅薄,看似得到了一切能够得到的东西,却很有可能因小失大甚至得不偿失。

  社会学家指出,人的现代化就是从“消极公民”转变为理性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公民”。每个人既是公共事务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也是公共事务的受益者。“为路让地”让一些原本属于村民个体使用的土地和空间变为公共道路,表面上损伤了他们的利益,实际上却让他们也享受到了收益——足够的公众参与,让乡村道路变得更加宽广顺畅。“为路让地”的村民们,同样享受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带来的便利。

  “为路让地”并非明码标价的市场交易,而是心照不宣的社会交换。参与“为路让地”的村民们不仅得到了出行更加顺畅这一实惠,也得到了熟人社会的尊重、赞誉与认同这一无形的回报与激励。构建与时代匹配的精神文明,在公义与私利的“纠结困境”中交出满意的答卷,“为路让地”的文明之光,折射出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无穷的潜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