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才争夺战”的不断升级,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已进入“快车道”。同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户籍制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35年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意见》要求,加快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统筹推进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市民化,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
配套改革需持续推进
近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又有新动作,持续近两年的“抢人大战”再度升级。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国内发布各种人才引进与落户新政的城市已近20个。
1月11日,广州发布了新一轮迁入户政策体系,进一步放宽学历人才引进的年龄限制。2月13日,西安再次降低落户门槛,进一步放宽户籍准入条件,本科学历落户不再受年龄限制,全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中职技校毕业也可落户。2月14日,南京取消年度积分落户指标限制,同时优化落户流程,取消排名公示环节,申请人最终积分满100分即可落户。3月18日,石家庄取消在城区、城镇落户“稳定住所、稳定就业”迁入条件限制,全面放开城区、城镇落户。
湖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户政基础支队户政大队大队长刘文波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此次《意见》的出台,是新时期户籍改革的又一重大加码,有利于加快人才流动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同时他也指出,户籍制度改革并非公安机关“一家的事”。要让落户的群众留得下,需要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提供保障教育、住房、医疗以及稳定就业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人才争夺战”不断升级
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既是城镇化发展规律使然,也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现实所需。
据统计,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9.58%,到2035年有望升至72%左右。在此过程中,城市群、都市圈将是吸纳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平台,而都市圈发展是一个经济集聚和人口集聚的过程,人口自由流动是影响都市圈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都市圈的发展离不开户籍制度改革。
业内专家指出,人力资源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2017年开始,全国范围内的“人才争夺战”就拉开了序幕。近两年来,“大战”不断升级。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租房市场成交总量分别较2017年同期增长-23.65%、-22.83%、-16.98%,均出现两位数跌幅;新一线城市成都、杭州、南京、武汉、长沙、重庆2018年租房市场成交总量较2017年同期分别增长5.59%、5.15%、5.16%、13.39%、48.48%、51.20%。“抢人”甜头可见一斑。
专家认为,都市圈的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一大趋势,现行户籍制度改革仍然需要进一步加码、加力、加速,用户籍制度激活人才流动的一池春水,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进一步释放户籍改革的人口红利和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