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人口竞争谁是赢家?西安郑州成功加入“千万俱乐部”
时间:2019-03-26 11:59:0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肖明 

  导读

  2018年末全国就业人员总量首次出现下降,人才的争夺可能会转向面向所有年龄段的人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使城市更加宜商宜业宜居,才是吸引人才前往的根本。

  过去一年的抢人大战结果如何?

  从多个城市发布的2018年统计公报看,仍以南方一些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以及部分中西部的城市吸引人才为多。

  其中常住人口增长最快的是深圳、广州,其次是西安、杭州、成都、重庆、郑州、长沙、宁波与合肥。广州、深圳的人口增量均超过了40万,西安、杭州、成都、重庆、郑州、长沙的人口增量均超过了20万,相当于一年内增加了一个Ⅰ型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

  常住人口增长最慢的地区以北方城市为多,其中北京常住人口继续负增长。大量的城市常住人口在2018年为微弱增长,除去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这些地区往往人口净流入不多,甚至为净流出状态。

  回望2018年各地的人才吸引政策,其中主要的一项是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人给予落户便利,这是一些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不久前,石家庄开始实施零门槛入户的政策,这意味着今年各个城市抢人大战的激烈程度可能会进一步升级。

  不过,解决户籍、给补贴、提供人才房等措施并不一定就能吸引到真正的人才,如何创造宜商宜业宜居的环境,才是未来各个城市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

  深圳广州西安是大赢家

  根据各地统计公报以及相关统计数据,2018年各个城市常住人口增加数以南方一些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以及部分中西部的城市为多。

  深圳和广州的常住人口在2018年分别增长了49.83万人和40.6万人,傲居全国前两位,西安、郑州的常住人口分别增加了38.7万人和25.5万人,增速都比较靠前,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城市在2018年首次成为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

  其他多个接近千万常住人口的城市正在奋起直追。其中杭州2018年常住人口为980.6万,新增33.8万,2017年杭州常住人口增量为28万人,照此趋势,2019年杭州将大概率跻身千万人口城市行列。

  另外,青岛2018年常住人口为939.48万,比上一年增加了10.43万,预计在数年后也将成为新的千万常住人口城市。

  其他常住人口增长比较显著的城市还有成都、重庆、长沙、宁波等,2018年增量均在20万左右。

  梳理这些城市的人口变化情况,一个普遍特征为:常住人口净流入量较大。

  所谓常住人口净流入,是指新增人口数量超过了自然增长人数(常住人口出生数减去死亡数)的状态。2018年广州净流入的常住人口为28.73万,西安和杭州分别净流入31.85万人和27.82万人,郑州和重庆净流入人数分别为18.5万和15.88万。

  一些常住人口增长较慢的城市,呈现的是人口微量净流入状态,甚至人口净流出。其中,上海和天津2018年末常住人口净流入只有1万人左右,北京则是净流出22.25万。

  为什么一些城市常住人口净流入快?很大原因是这些城市实施了宽松的户籍政策,并且对符合条件的落户者给予住房补贴。深圳早在几年前就开始给落户的大学毕业生发放住房补贴,另一个人口显著增长的城市西安于2018年对大学在校生放开了户籍限制。而京沪常住人口增长较慢甚至负增长,主要原因还是户籍控制比较严格。

  创造宜商宜业宜居的环境最重要

  尽管宽松的户籍政策帮助一些城市吸引了更多人口,但反过来,放松入户条件并不一定意味着常住人口增长就快。

  其中一个主要的表现是,一些城市常住人口增加数与户籍人口增加数呈现不匹配的状态。比如西安2018年末户籍人口增加了80多万,常住人口只增加了不到40万;北京户籍常住人口比上一年增加了13.2万,但是常住人口净流出22.25万。

  而户籍人口的增长背后存在的一种情况是,新增入户者并不一定留在了当地就业或创业。比如一些人在大城市难以获得户籍,为了解决子女高考等问题,选择落户在附近的城市,但其就业或纳税并不在入户城市。

  鉴于2018年诸多城市的人才政策基本已经动用了放松户籍的方式,未来还能在多长的时间内持续产生吸引人才的效果尚难预测。至少在同一省区内,省城往往对同省内其他地市居民已经有足够的吸引力,有无放开户籍的影响相对并不那么重要。

  在全国经济增速逐步走低的情况下,一个青年人选择去往某地,核心的影响因素是有无发展机会,特别是挣钱的机会。

  2018年末全国就业人员总量首次出现下降,中国老龄人口以每年接近1000万的速度增加,单纯只是抢夺年轻人入户已经意义不大,人才的争夺可能会转向面向所有年龄段的人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使城市更加宜商宜业宜居,才是吸引人才前往的根本。

  从当前的政策来看,很多城市吸引人才以学历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这无疑是有待商榷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盲目地无限制吸引人口常常会造成房价迅猛上升的后果,抬高商业成本。高房价容易“驱逐”大学生,而要回归到有竞争力的营商成本,未来又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消化房价泡沫。(肖明,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