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前几天,一个只有6分钟长的小短片《啥是佩奇》很火。“泪奔”的焦点,或许是隔代亲的朴素情感与流行事物的温馨碰撞。大家可能未发现,整部片子里面,看不到小孩子的身影,看不到年轻的壮劳力。镜头露面的,无论是放羊的老邓头,还是下棋的老王头,还是小卖部的大妈,清一色的是“60+”的老人。而这部短片的最后,是儿子接老人去城里过年。
这是春节新变化。我国铁路春运反向客流已连续4年增长,每年增长9%左右。今年更明显,携程大数据显示,北上广深宁杭等位列“反向过年”十大目的地。除夕前一周,前往这10大城市的机票预订同比增长超40%。春运期间,“反向”高铁车票也很吃香,为降低节前返城运力闲置,铁路以折扣价(低至六折)吸引反向旅客,购买量增长2倍以上。
近年来,铁老大放大运力的“基建狂潮”,终于解决了全球最大规模人类迁徙的“春运”难题。近两年,万人挤破火车站护栏的春运场景消失了,除夕那天有的临客出现只坐一名乘客的“奇葩”景象,而北京到哈尔滨、到成都的“秒光”线路还有余票。确实,按春运标准上马的铁路网,在春运外的320多天里是闲置的,腾挪需求以平衡业绩是铁老大的新任务。
于是,短途城际火车、夜间卧铺高铁、高折扣吸引反向旅客等应运而生。竞争于高铁的飞机,也挖苦心思“抢客户”。某订票网站显示,春节期间哈尔滨飞往北京的机票为1.3折,最低仅180元,比高铁便宜126元;重庆飞深圳的机票为1.2折,最低价190元,比高铁便宜629元,作为春运主力的80后、90后,也是价格敏感型的现实一族,自然看到了高性价比。
与其跋山涉水地体验回乡过年的“好事多磨”,与其陷入到谁家(公婆家还是岳父母家)过年的争论,与其无休止地走访“七大姑、八大姨”,与其担心“红包劫”废掉自己一个月薪水,还真不如将父母接到身边。2018年起,第一批零零后步入成年,这意味着绝大部分90后走向工作岗位。90后是计划生育最严格时期出生的一代,也是“421”家庭的主力。
而80后是压力最大的一代,不仅像90后一样赶上计划生育,赶上“放开二胎”,毕业后工作不分配了,更是房价高涨、教育负担重的最大承受者。近日,某研究院《2018年全国购房者画像》一文显示,70后买房多数是“换房需求”,90后至少有4个钱包在支撑,而60%的80后还在为首套房、学位房奔波。综上,算经济账的话,接父母到身边的反向过年最划算。
再说,兄弟姐妹众多、“有父母的地方就有家”的宗族时代式微,代之的是“421”式家庭,小家之所在,大家之所依。近几年,人口频繁流动,外来人口“本地化”落地,各地不遗余力吸引年轻人口,移民色彩渐渐淡去,80后、90后对于故乡的归属感明显降低了。再加上,大拆大建后的故乡,儿时的记忆少了。相反,每逢春节过后,故乡的种种陋习被屡屡诟病。
前几年,“逃离大城市”甚嚣尘上,但近年来,一线城市及杭州、成都、郑州、西安等新“一线城市”,人口不仅继续增长,还呈现加速度态势(从水电用量、手机拥有量来看,京沪人口或被低估)。近年来,“抢人口”打造城市竞争力成为共识,人口越多边际成本越低,公共服务越好,包括养老服务。有的城市(如杭州)将房贷延长至80岁,以抢老人来稳定年轻人。
目前,我国已从一个资源紧缺型国家,转变为过盛的国家,紧缺时代下的商业逻辑过时了。2012年,春运客流达到31.6亿人次,但2019年只有29.9亿人次,人口总量和结构巨变使然。无论从运力,还是从物资来看,短缺时代下的春运过去了,反向过年是一个窗口,未来将是过剩时代下的存量人口博弈,这将对经济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今年春节的返乡置业遇冷,除楼市周期性降温、棚改和去库存式微外,不能忽视人口因素。过年是美好生活诉求的集中体现,超大城市为何是反向过年的热点目的地,就在于他们迎合了这种诉求。